xinde

一个“80后”女孩的“土山湾人生”


2008-10-30 15:09:40 作者:张晓依 来源:新民晚报

    “当他把我揽入怀中,对我低声呢喃,我看见了玫瑰人生……”我是一个“80后”女孩,在同龄的女孩可能天天钻研《瑞丽》《时尚》等服装杂志,幻想着自己的“玫瑰人生”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土山湾人生”——去研究那个在我出生之前30多年就已经消失了的地方。
    也许你会说:“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老古董’呢?”那是因为我发现我很幸运地占有了土山湾研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生活在一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土山湾的价值的新时代,“地利”就是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大规模市政动迁之前的徐家汇,在我当时生活的圈子中,还可以遇到土山湾文化亲历者的后代,“人和”就是从我高中的历史老师开始,我遇到了很多喜欢土山湾,欣赏土山湾的人。正是这三者,把我送上了“土山湾人生”的道路。


1901年线装白纸《书契便蒙》上海土山湾重印

    “土山湾”,对于我这个晚辈来说,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故事,是一段我爷爷奶奶辈的历史,也是一部断断续续的老电影,而它却似乎一直在我的心中演绎着:中国的孩子们使用着自己的祖先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机器设备,生产出曾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留着白胡子,身穿黑袍的外国神父和修女们用曾经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语言生活在他们的祖先曾经误以为“遍地黄金”的地方。从此,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的界限不再分明;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不再勉强。
    于是,在我目前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见了土山湾制造的地板,见了土山湾铸造的钟,见了土山湾绘制的画,见了土山湾烧制的彩绘玻璃窗,见了土山湾出版的书……当然,也很荣幸地见了土山湾的亲历者和同样爱好土山湾的人们。


1932年土山湾印书馆印刷的外文版《中华地理》

    在土山湾的种种东西中,我最爱的是土山湾的西文书,同别家出版的外语书相比,土山湾的西文书总是与众不同:它总是有一种异国风情,单看封面我几乎无法分清土山湾的书与巴黎的书,只有翻到题名页上那个“T’ou-sè-wè”的标志才可以分辨;它总是有一种文化气息,虽然土山湾西文书的主题依然以宗教为主,但即使在宗教的书中你也不得不感叹作者的用心;它时常会给我带来惊喜,经常会有历史从里面掉出来,我喜欢去想象那些有着娟秀外语字迹的评注的主人,去猜测和查找书中某个人物后来的命运,那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是一个“80后”的女孩,我爱土山湾,因为在其中我看见了“土山湾人生”。

 

本文标题:一个“80后”女孩的“土山湾人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