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大西洋慈善”基金会创办人亿万富翁查克·费尼(一)


2011-09-16 11:08:13 作者:佚名 来源:《信德报》2011年8月20日,24期(总第455期)

    查克·费尼出生在新泽西州一个爱尔兰裔天主教平民家庭,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今年76岁,和妻子居住在美国三藩市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佩戴的手表也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他不爱美食,最喜欢的是价格低廉的烤乳酪和蕃茄三明治。他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外出通常都是乘坐公车。他用的公事包是个布袋。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馆坐坐,他一定会仔细核对账单,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提醒你把灯关了。

捐款从来不留名
    据现代快报消息, 他创建的慈善基金会20余年来已经捐出40亿美元,他要求基金会在2016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但他不让基金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有捐献活动几乎也都是匿名进行的。他的义举无意中震动了美国慈善界,对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位76岁的老人当初只给自己留下了不到100万美元的财产,他如今连小汽车也没有,还和妻子挤在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但他甘之如饴。
    不久前的一天,在纽约上东区的一套公寓里,一场热闹但毫不铺张的聚会正在进行着。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向一位年长的绅士祝酒。这位老人穿着一条松松垮垮的裤子,一口牙已经掉了不少,他一直羞涩地微笑着。
    有一位客人调笑说:“他今天晚上还是没有戴领带。”另一位客人要大家看看老人佩戴的那块廉价的塑料手表和他当作公文包的那个塑料袋。这种聚会上的调笑并无特别之处,但人们取笑的对象却非同凡响。这位身着破旧蓝色休闲西装的老人曾是一位亿万富翁,他就是查克·费尼。
    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吧?这一点也不奇怪,这位节俭的老人多年来以热衷于隐姓埋名而出名。他创立了高达80亿美元的“大西洋慈善”基金会,为逃避美国要求基金会披露信息的法律规定,他特意将基金会注册在百慕大群岛(英属自治殖民地)。他向多所大学和医院捐献了数亿美元,却不许他们哪怕只是用一块小小的铭牌来标明他是捐献者。


盖茨夫妇(右一、右二)在非洲了解慈善活动进展状况。

查克·费尼在纽约的女儿家公寓里
    这一天,在他女儿位于纽约的公寓里举行的聚会,是为了庆祝关于这位古怪大款的一本传记的出版,该传记由爱尔兰记者康诺尔·奥克勒里撰写,书名为《不是亿万富豪的亿万富豪:查克·费尼怎样秘密聚财和散财》。
    费尼说,在该书写作过程中他给予了配合,还很罕见地接受了一采访,因为他认为自己肩负着一个个新的公共使命:提醒基金巨头和硅谷新贵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作出馈赠”。金融巨头和硅谷精英的加入代表着美国慈善事业的最新潮流。而费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倡导这一股潮流的涌现,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亿万富翁随即也推波助澜。费尼说,他就是想为那些富人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说:“这些人有太多的钱,光是他们自己花是永远也花不完的。”

80亿不花掉“死不瞑目”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大多数富豪在其死后设立的基金会每年捐献的资金,几乎只占其总资产的5%,这恰恰就是法定的最低限额。但在新泽西州一个爱尔兰裔天主教平民家庭长大的费尼,早在53岁时就悄悄将自己的大部分财富移交给他的基金会。然后在8年前,他吩咐基金董事会要在2016年前捐光全部资产。
    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大西洋慈善”现在正以每年4亿美元以上的速度“散财”,除了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福特基金会之外,总部位于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没有哪家比“大西洋慈善”捐献规模更大。
    在费尼看来,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的悲惨的事情,因此在捐助方面来不得半点延误。他发誓说:“这钱要是不能花掉,我死都不能瞑目。”

资助对象十分广泛
    费尼善款目前较大的受益者之一是康奈尔大学,他当年就是依据《退伍军人法案》而上了这所大学,上学时靠向校友卖三明治来挣得花销。过去40年来,他已经向该校捐献了5.88亿美元,而且几乎所有的捐献都是匿名进行的。
    在费尼的捐助对像中,有许多仍然是属于传统行业——为斯坦福大学一家生物医学中心捐献6000万美元,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捐出1.25亿美元。但他其他的一些捐助对象就不同寻常了:帮助南非人克服对于同性恋者的仇恨情绪;在美国新泽西州为废除死刑而游行;为古巴培训的医生们购买医疗用品等。           
                     (待续 

本文标题:“大西洋慈善”基金会创办人亿万富翁查克·费尼(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