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评论:人民有信仰 国家才会有希望


2014-03-12 11:23:40 作者:张光来 来源:信德网


从信仰及其动力审视当今核心价值观

——写在核心价值观内容公布一月之际

 

     2月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且配发了评论员的文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反思。一个月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同阶层一直在持续进行。人们在思索、寻找和努力。

     这次公布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既包含了诸如“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也强调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普世性的成分。全民性弘扬核心价值观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内到外和从下到上的双层面夯实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官方媒体如此直言开放的评论,让国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最缺少的就是信仰。无数国人不但缺少那种富有约束力、有敬畏心和有终极目标的超性信仰,甚至还缺少了人文信仰理想。
     值得反思的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经历了狂热年代的痛苦考验,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富裕的今天,道德底线沦落导致的信仰缺失之殇,已使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严重受损、国人的心灵严重受伤,中华民族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昂沉重了。如果举国上下继续一味地为拼经济、为追求物质发展,那么多国人就可以不要良心,就可以自私冷漠,那么,这样的中国特色文明意义和价值何在?难免变成空话,甚至笑话;如果全民素质继续得不到提高,如果人们的良心继续无法受到有效的约束,即使我们的经济富裕了,科技进步了,军事及体育事业也强大了,但若我们的社会顽疾继续得不到及时医治,那么,我们这样的富裕和强大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对同胞、对家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必将大打折扣。我们将用什么有生命力的价值观、主流意识和国际形象等软实力来赢得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人民日报曾痛心地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  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当前,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反腐倡廉,改善党风和政风,一记记重拳让人拍手称快。那么,社风和民风的改善及其顽疾的医治呢?但愿核心价值观将如一剂“医心”之药,能使中国不再“失重”,从此社会可以逐渐获得平衡和健康发展。
     官方在将“公正”和“法治”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于“失去了理想信仰”和“内心缺少约束”的后果已有切肤之痛,无数觉醒的国人一样感同身受。过去我们已经品尝过,今日我们还不得不吞咽社会人群没有信仰约束所带来的苦果。
     的确,不但只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而且国家才会更有希望。虽然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及国家秩序的基础,但若一个社会只有法治,而没有道德底线和终极信仰的约束,并缺少有生命力价值观的动力相助以及透明有效监督,那么,其社会公正将难以实现,社会顽疾也将难以根治。毕竟法律不是万能的,因为法律只能惩罚外在被发现的犯罪行为,却无法约束人心及其内在行为。因此,维护社会公正既需要法治,也需要信仰。法治社会呼唤道德和良心及有生命力与约束力的信仰,道德良心也需要其信仰的洗礼和熏陶。
     当代中国急需信仰回归,尤其需要没有功利思想的超性纯洁信仰。近现代史上,一代代英雄楷模曾为国家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一个个理想号召及人文观念……也曾影响过人们的生活,然而,毕竟其生命力有限,陆续随着时代远去。和一个人一样,一个民族也需要不断从传统文化和信仰追求中汲取营养、力量、活力。今天国人终于从“人定胜天”的观念中学会了反省,不但认识到了人的脆弱有限,学会了在天灾人祸面前谦虚地祈福,而且也认识到了信仰的必要和重要,悟出了社会更需要具有超性价值的无私大爱及有生命力的奉献精神,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突破。
     在弘扬和丰富当代核心价值观上,有约束力的终极信仰可以发挥人文信仰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我们作为公民对自己、对家庭和对社会应负的道德与良心责任。在行为廉耻判断上,人心深处的平安与不安、羞耻与畏惧,通过超性信仰动力能成为人心自我约束、分辨和判断的一面明镜。健康社会需要有信仰动力的价值观。
     很多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般都会受到其信仰理想和传统文化及其发展需要的深刻影响。那么,具有今日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动力来自何处?虽然现代社会,各国的价值观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但如果我们继续仅仅用人文信仰理想和伦理道德作为动力而倡导,缺少有生命力与约束力的超性纯洁信仰及其终极目标作为支撑基础,那么,我们倡导追求的人文价值观,最终还可能会因为缺少其信仰的原动力而出现营养不良,甚至重复其夭折短命的历史悲剧。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核心价值观需要有生命力的终极信仰及其动力来补充,并丰富其内涵。

 

……       ……     ……

初稿:

         张光来,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希望 〉,《中国民族报》(或 中国民族宗教网 ), 2014年2月25日,05版。

本文标题:评论:人民有信仰 国家才会有希望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