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由芥菜籽和酵母的比喻想到的(一)


2018-04-04 11:34:25 作者:高超鹏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8年3月12日,10期(总第760期)

    耶稣说:“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作什么呢?它相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遂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栖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要把天主的国比作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
    根据《马尔谷福音》,耶稣在开始公开传教生涯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天国”是耶稣福传的主要内容,是耶稣训导的中心图像,是天主对人类的计划和梦想,耶稣的工作就是把天国带到人间。当耶稣在谈论天国时,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天国”是一个礼物,也是一个召叫,它表达着天主愿意提拔人分享他的生命,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出自信德的回应。可是,什么是天国?天国有哪些特征呢?天国怎样成长?要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耶稣曾经用芥菜籽和酵母来比喻天国,那么芥菜籽和酵母本身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应该表达了天国成长的一些特征。现在愿意跟大家一起从耶稣讲的芥菜籽和酵母的比喻来看看天国成长的要求。

一、微小

    无论是芥菜籽还是酵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微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或无关紧要。一粒芥菜籽掉地上,人的肉眼几乎是看不到的,也没有人会因为丢了一粒芥菜籽而心疼。酵母更是如此廉价,被用之前就被扔在一边,没人会花代价去保存那么一小团酵母,就是不小心丢了或坏了,也可以很容易买到或借到。但耶稣却借用如此微弱渺小的事物来比喻天国,就是告诉我们天国的成长是从微小到壮大,而不是从壮大到强大。
    在人的世界里,我们都喜欢强和大:做人上人,成为大人物、名人、强者,国家要成为一流的、强大的。于是,我们的原祖父母为了跟天主一样而不惜犯罪(创3:4-6);人类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而建造巴贝耳塔(创11:1-9);达味为了显示其国强而统计人口(撒下24:1-14);若望和雅各伯两位宗徒因为当时的人没有接待他们,就求耶稣降火消灭他们(路9:51-56);在耶稣受难时伯多禄自认为比别人都坚强(谷14:26-32)。这些喜欢强和大的,最后都不但没有真正的强大,反而跌得更惨。跟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天主更喜欢微小。在亚当的孩子中,天主更喜欢小儿子亚伯尔;在亚巴郎的孩子中,天主拣选了小儿子依撒格;在依撒格的孩子中,天主特别祝福了小儿子雅各伯;在达味的孩子中,天主选择了撒落满;在诸多民族中,天主却拣选了弱小的以色列(申7:7)。“天主偏召选了世上愚妄的,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选了世上懦弱的,为羞辱那坚强的;甚而天主召选了世上卑贱的和受人轻视的,以及那些一无所有的,为消灭那些有的,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无所夸耀。”(格前1:27-29)耶稣的教导中处处流露着这样的思想。“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子一样,绝不能进天国。所以,谁若自谦自卑如同这一个小孩,这人就是天国中最大的。”(玛18:3-4)
    “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6-28)“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玛23:12)“在先的要成为在后的,在后的要成为在先的。”(玛19:30)
    天主不但喜欢微小,甚至自己选择了微小。马槽里的软弱——天主竟然弱小到需要人的保护和喂养;圣言中的渺小——天主甘愿成为口说无凭的“话”;圣体中的微渺——天主竟然化身成为非常廉价的饼酒。造天地、造神人、造万物的真主宰,天国的建立者甘愿将自己变成人世间最微小的一位,甚至比卑贱的人类还要渺小,最后像一条微虫一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诞生在马槽,幼年时颠沛流离,青年时期默默无闻(若1:46),短短三年的公开生活也无枕头之地,死时挂在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半空中,就连死后的坟墓也是借来的。
    面对天主“微小”的要求及自我微小的天主,我们的回应就是拿走我们的骄傲、虚荣和傲慢。保禄劝勉他的教友说:“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既然是领受的,为什么你还夸耀,好像不是领受的呢?”(格前4:7)
自从原祖父母开始,我们骨子里就隐藏着“伟大”的思想,虽然我们都会让自己微小,但很多时候自我微小却成了一种阴谋——为了图谋变成伟大。吃得苦中苦,为的是成为人上人。这是一种虚伪的自我微小。天主是富有的,为了我们成为贫穷的,他是伟大的,却心甘情愿放弃伟大,成为最微小的一位,他的微小是真实无伪的。
    自觉伟大是一种流淌在我们血液里面的骄傲,人类的灾难许多都来自这个“伟大的骄傲”。天主为何要变得微小?因为成为“大”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企及的,而变得“小”则是每个愿意的人都可而为的。天主自我微小就是为了拯救这个日夜都想成为伟大的世界以及自觉伟大的人类。天主的微小照耀世界的伟大,他的微小嘲笑伟大的世界。自觉伟大的人类和骄傲的世界,只有彻底地皈依天主才能从体内祛除“大”的毒素。只不过,我们很多时候无法让自己“小”下来,甚或我们的“小”比伟大还要“大”。自我微小、自我谦卑才是天国在我们身上成长的开始。

二、生命

    芥菜籽和酵母虽然微小,但在这小小的种子和酵母内,却蕴藏着一股力量,它将引爆一种难以想象的增长——长成大树,以至于天上的飞鸟都可以栖息在它的枝头上;直到三斗面粉全部发酵,因为它们内有生命。枯枝败叶可能很大,但却只能腐烂,因为它们内没有生命。
    芥菜籽和酵母没有一颗子弹那么强大,更没有核弹那样有威慑力,但子弹和核弹带来的除了死亡就是恐怖,而芥菜籽和酵母带来的却是连飞鸟都可以做窝栖息的树木及维持人生命的食物。
    耶稣基督自谦自卑,自甘微小,受人欺负、凌辱、被处死,他似乎失败了,但他却复活了,而且信奉他为主的人也越来越多,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有文人墨客,也有乡野村夫,当年气势逼人的犹太人及强权的罗马帝国今又何在?耶稣虽小,但“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若1:4)。
    天国虽小,但却不可小觑,因为它有内在的生命。基督徒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内保存、培养并滋养这生命的力量。锻炼、健身可以增强体质,但外在的强壮并不必然带来内心的坚强。成语“外强中干”描述的就是这种外表上强大、凶猛,实质上却软弱、空虚的状况。这与旧约描述的一位无名的英雄母亲完全不同,她虽然是位弱女子,但内在却拥有巨大的生命力量。这位英雄的母亲和她的七个儿子生活在安提约古迫害犹太教的时代,母子八人一同被捕,她在一日之内亲见七个儿子死去,还能欣然忍受,因为她全心寄望于上主。她心中充满高尚的情绪,以大丈夫的气概奋发起女性孱弱的心灵,在他们死前一一鼓励他们,最后她自己也致命(参见加下七章)。这内在的生命就是对天主的依侍和信赖,而驱使我们期待天国圆满的内在力量就是圣神,天国正是依靠圣神的力量,从内部成长。俗语说:“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之人内心就不再拥有生命的力量,但天国的召叫就是邀请我们在我们身上内置这生命——死于罪恶而活于基督的生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培植我们内在的“正能量”。就是这内在的生命在微小的我们身上将会发生惊人的效果,犹如内在的生命在芥菜籽和酵母身上引发惊人的增长一样。


2018年2月,高超鹏神父在周至教区未婚青年培训中讲话

三、缓慢

    芥菜籽和酵母的工作原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芥菜籽从落地、生根、发芽到长成树般高大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过程,酵母使一大团面发酵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没有观察过芥菜籽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不过我尝试观察过酵母如何使面团发酵。我老家是北方人,从小家里就做馒头,我对做馒头感过兴趣。我家里一般都是在下午蒸馒头,早上,我就看妈妈取半盆面粉,然后从面粉缸里取出一小块酵母,这酵母就是前一次做馒头时刻意从揉好的面团上扯下来的一小块,保存在面粉缸里,掰碎,加水泡开,就成了酵母。妈妈把酵母和其他面粉和在一起,用力地揉面,直到面团表面光滑,然后放在盆里,用湿布盖起来,然后去地里干活,等到下午,我看到原来只有半盆的面团都溢出来了,有的已经溢到案板上了。妈妈掀开湿布查看面团,我看到面团内部变得像蜂窝一样,不再像早上妈妈揉好的面——表面光滑不沾手。我以为变质了,妈妈却高兴地说晚上可以吃上香香的大馒头了。受好奇心的驱使,我想看个究竟。一次,妈妈把一切准备好了,我就站在面盆旁边盯着,想知道面团是怎么溢出来的,时间慢慢在过去,面团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性急的我就不耐烦了,出去玩耍,等我下午回来,面团已经发好了。我生自己的气,怎么会如此缺少耐性呢?
    芥菜籽和酵母的比喻表达出了天国成长的一个特点——缓慢。圣经中这个思想非常明显。从人类的原罪开始到天主救恩的实现(耶稣的来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期;天主许诺亚巴郎时他已经75岁(创12:4),当依撒格出生时亚巴郎已经100岁了(创21:5),亚巴郎的生命几乎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旧约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后,进入福地之前也有几十年的等待;耶稣在世共三十三岁,但三十年的时间隐居着。
    慢工出细活,天国的成长是缓慢的,但性急似乎是人的通病。性急的人想突破时间、跨越空间,一下子达到自己的目标。人们不愿意等待,怕错失时机、怕被淘汰、怕得不到,于是就去人为地解决问题。旧约的以色列子民就等不及默西亚的来临,就想“自救”,但每次自救都带来更大的痛苦。他们建造巴贝耳塔为展示他们的伟大和团结,但带来的却是分裂。从许诺到兑现许诺的漫长时期里亚巴郎夫妇也尝试以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无后代的问题(依市玛耳的诞生),但却带来很大的家庭问题。以色列人要立君王为他们提供保护,但却成为君王的奴隶。
                (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由芥菜籽和酵母的比喻想到的(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