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花梨岭堂耄耋老人的见证


2024-02-28 08:57:12 作者:柳思源 来源:信德网

“人老了,不中用了!声音不行了,很多新的圣歌也不会唱啦!”在我家乡湖北省很多的教堂,绝大多数信友都是中老年人,我每次去历经风雨百余年的花梨岭教堂,一个叫吴素云的老人这样对我说。我便拉着她的手说:“姑婆,天主安排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像您这么大年纪的人能来教堂,就是活的见证呀!”

吴素云,圣名依搦斯,九十三高龄了,耳聪目明、说话流畅。她与我奶奶同姓同代,我就喊她“姑婆”。她头发花白,个子不大,约一米五高;她和蔼可亲,脸上总是灿烂如花,岁月刻下的皱纹清晰可见;她的眼神里透着大山般的坚定,眉宇间流露出慈爱和宁静;她的声音明亮清脆,在弥撒中仍能听到她引吭高歌;她戴着一顶无檐的布帽,每次进教堂时,步履轻盈,脱帽、打千、跪拜祈祷,干脆利落。

小时候,她因为家里重男轻女,所幸被教堂神父修女收养,有饭吃,有衣穿,得以存活。后在花梨岭教堂神父办的育婴堂健康长大,读教会兴办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信仰方面也得到潜移默化。听她说,她不仅事主热忱,而且能歌善舞,深得神父修女喜爱。长大后,她也曾行走在修道的路上,但后因诸多不可抗力因素,被迫遣散回家。

她回家后,不仅参与辛勤劳作,而且保持着童贞,每天向天主跪拜祈祷,但终究没有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在天主的安排下,她辨识了另一种召叫,走进了婚姻殿堂,生儿育女六人,并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不仅儿孙大多领洗成为信友,而且还有不少教外人也信了教。

和蔼可亲的吴素云

认识姑婆,是在1998年的夏天,也是我领洗的那一年。那时,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花梨岭教堂的福传事业欣欣向荣,每年领洗的人数达百余人。她当年给我的见面礼,就是一串亮晶晶的念珠,嘱咐我“好好恭敬天主”,多为她祈祷。

当时六十多岁的姑婆,因家中的儿女婚嫁等”俗务“完成,她带着一颗感恩和热爱天主的心,趁自己手脚灵便,还有较强的劳作能力,便到堂里做义工,回报教会、老神父及龙修女、段修女、王修女等对她的养育和关爱之恩。一来每天可以参与教会活动、学习道理,再来可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种菜锄草、打扫卫生、做饭洗菜,教歌领经,接待游客、宣扬圣教……

在堂里服务的日子里,她忙得不亦乐乎。起早摸黑、顶风冒雪,从不喊累叫苦。“姑婆,您歇息会儿,别那么累!”好几次见她打扫那百余级的石阶和一遍又一遍地擦洗圣堂的地板、跪凳,累得满头大汗,我都让她稍作休息。她总是说:“不累的,天主降福我一天,我都会做一天!”

服务了数年后,因堂里规划发展和个人等原因,姑婆回家去了。她的家离教堂有点远,约30多公里吧,需要乘车,也需要翻山越岭。无特殊情况,她每年四大瞻礼必来。因为较远,所以她每次瞻礼都至少提前一天到堂里,除热心恭敬天主外,还尽力协助做些打扫卫生、铺床装被、烧火摘菜等工作。

二十六年来,年复一年,每一次瞻礼我去堂里,都会在人群中寻找姑婆的身影。见面都会热情的握手打招呼,久久不肯松开,寒暄好一阵。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最关心的就是她老人家的身体了。她每次总是说:“感谢天主,沾天主的光,天主降福我,身体都很好。”

如果要是哪一次瞻礼,我没有找到姑婆的身影,就会去打听她的情况。直到得知情况后,心里才会踏实。

吴素云与老友在育婴堂合影

”其他都还好,只是脚有点痛,行走不那么灵便了!”姑婆笑着对我说。我一边拉着她的手,一边连忙安慰道:“像您这么高寿,没有其他任何问题,这真是莫大的恩典呀!”最近一次见到她老人家,是在2023年的平安夜,我仍在饱尝岁月沧桑的花梨岭教堂,如期见到她,心中甚慰,不自主地在心中感谢主降福了她。

她这次来教堂,是他儿子、女儿等开车专程送来的。当天晚上平安夜感恩祭结束后,因为天气寒冷,家人都劝她回家休息,明早再送她来,但略显倔强的她始终没有答应,硬是坚持在教堂住了一晚。这一晚,她为的是少给儿女添麻烦,多陪伴一下马棚里的小耶稣,同她自己年纪相仿健在不多的好友聊会儿天。

也许她在心中计算着,到教堂的日子,来一次算一次。因此,她格外珍惜在教堂里的每一分钟。我也清楚,不管心愿如何,我们相见的次数必定是会减少。以至我常常在心中默祷:请上主赐给她和像她这样年长的老人健康长寿,为主作活的见证。

“人老了,不中用了,好多圣歌是熟悉,但嗓音唱不起来了!”此次平安夜见到渐显苍老,但精神依旧矍铄的姑婆,她无比高兴,再次对我如是说,叮嘱我要“好好恭敬天主!”我也同样对她说:“姑婆,您最大的任务就是保重身体,像您这么大年纪了,一生热心事主,能来教堂就是最大的福气呀!”

本文标题:花梨岭堂耄耋老人的见证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