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信仰在逆境中精炼,心灵在苦难中成长

—— 身心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2013-07-19 11:05:45 作者:夏景晓神父 来源:信德网

前言

(一)

健康成长需关爱,
全面重视下一代;
道德培养是关键,
华夏复兴好未来。

(二)

信靠基督要逾越,
重振心灵燃热火;
历经磨难志不改,
有主同在常喜乐。

    众所周知,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按照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因此,我们要从德、智、体、美、群和劳动等多方面培养发展,让健康伴着我们快乐成长。尤其,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健康”顾名思义就是“健壮安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人人都向往健康,但要做到健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健康的关键。美好的心灵是健康的促进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健康的升华。丰富的基督信仰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不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帮助。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优美的学校培养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全方位发展。健全的社会道德风尚,需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今天,为了强力推进快速发展,人们深受现代“快餐文化”的影响,即来源于那些快餐文化,就是那种很快而无营养的快速食品。所以,在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下,不少人只是追求快、新、奇的简便生活方式。凡事想“提速”,立竿见影,现实现报,不喜欢事缓则圆。吃饭最好用快餐,日常表现为心急如焚,拒绝忍耐与等待。赚钱赢利最好是一夜致富、即使坑蒙拐骗、违法犯罪也无所谓。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进步,致使多少的人“头昏眼花,头重脚轻,黑白颠倒,善恶不分”,越来越喜欢追求富裕、名利和地位,而逐渐嫌弃贫穷,鄙视弱小,甚至丧失道德和泯灭良知。贪高位,求显要,入名校,夺高薪,霎时间,风靡大江南北,以至于为此拼得你死我活、勾心斗角,胡作非为,暴力威胁,荼毒生灵,扰乱安定,伤害百姓。因为他们常看到的是有限的物质世界,少能体会生命的另一个无限。只求感官享受,难能体会牺牲的伟大,奉献的高尚,以及“施比受更有福”(宗20:35)。致使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发扬爱心,共筑和谐,成为一个遥远的愿景和梦想!

    基督徒的信仰教导我们,勇背十字架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有益的。“你们谁愿意做我的门徒,就该弃绝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谷8:34)。“你们的师傅只有一位,就是主基督,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23:8-10)。贫穷困苦所给予的考验胜过著名大学的训练;贫穷困苦使人学会人性中的怜悯和谦卑;贫穷困苦也是坚苦卓绝力量的泉源;贫穷困苦使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得到最深沉的发挥;贫穷困苦;真是淬练人性光辉的好场地。没有贫穷困苦的考验,就没有人性的坚忍和慈爱。“我的弟兄们,几时你们落在各种试探里,要认为大喜乐,因为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信德受考验,才能生坚忍,但这坚忍又必须有完美的实行,好使你们既成全又完备,毫无欠缺”(雅1:2)。耶稣清楚地教导:“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玛19:24)。“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可以说,贫穷困苦是造就完美的圣人的必备条件。正如著名的圣五伤方济各,因着其清贫的生活,曾推动当时教会的革新,也使他成为一位划时代的伟大圣人。再有,印度德雷莎修女由于其虔心服务,拥抱贫穷,也使她成为现时代的基督徒典范。

    圣经上说:“你们要欢跃,虽然你们现在必要种种考验中暂时受些苦,为使你们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易消毁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爱他;虽然你们如今看不见他,仍然相信他;并且以不可言传的喜乐,和无限的荣福而欢跃,因为你们已有把握得到信仰的效果,就是灵魂的得救”(伯前一:6-9)。

    在基督耶稣内,藉着信德我们知道:“磨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罗5:3-5)。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取自《易•系辞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为此,今天,我们愿与诸位一起分享和探讨“健康成长”这个重要话题,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内容概括为: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系于生活的磁场具有正能量。二.一个人健康成长即包括身体、情绪、理性与灵性。三.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父母的亲情与呵护密不可分。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五.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从基督信仰中汲取力量。后记。

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系于生活的磁场具有正能量

    根据众多资料证实: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其精神面貌——灵性状态(Spiritual State)。这里所指的灵性状态,不仅是指一个人对宗教的热忱、信仰的虔诚或是出席教堂的次数,而是他/她内在的思想意识,以及灵魂(Psyche)频率振动的质量(Vibrational Caliber)。而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散发出来的频率,就像磁铁一样,会吸引到频率相近或具有共同业力的人。譬如:频率的振动与一般人的差距不远、在社会中表现正常的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可是,情绪能量如火山爆发般容易激动、狂躁焦虑或状况频频的父母,给孩子的是一个大起大落的环境;这些孩子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中,可能会发展出高度的创作灵感,也可能因为情绪封闭、发出冷漠的磁场。特别是身心支离破碎的、频率较低的父母,例如有毒瘾或讨厌孩子的女人,将会带给孩子一个情感匮乏的童年。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不断的从头部向外散发能量。当一个不具有形体,即还在精神世界中的存在,把焦点放在有形体的生命上时,可以侦测出彼此间,频率上的共振模式。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家庭,父母与子女基本上有着相同频率。有创造力的父母,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孩子;苛刻冷漠的父母所带大的孩子,是一个情绪表现非常压抑的孩子。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尽管童年的经历非常痛苦,却奇迹似的发展成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健全个体,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使他们有一对频率振动较低而能力较差的父母和一个较艰难的环境,也能加速灵魂的成长。孩子如果能在缺憾的童年中成长,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情感丰富、活跃、创造力十足的成年人,这个灵魂的成长是无可限量的。

    相反的,一对情绪稳定充满爱心的父母,也可能会有一个让他们伤透脑筋的孩子。这个原始的灵魂(A Primitiue Soul),无法与频率较高的父母相互辉映。尽管这个情况看起来不太符合物以类聚的法则,但这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天赋秉性各异”。假若父母选择在孩子的粗野、冷酷与无情的挣扎中,透过付出无条件的爱,来引导和培养孩子,并获得自我的成长;而这原始的灵魂,能在爱中引发最高的情绪潜能。

二.一个人健康成长应包括身体、情绪、理性与灵性

    人类生命的发展,是经过不断的挑战而获得成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建立在不断给予、彼此挑战与成长机会的基础上。看着一个叛逆或有身心障碍的孩子,能够发展出他们的潜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限的温柔,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父母与孩子的连结,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这中间有因果的关系,我们就要去想,这个母亲当时的频率模式,是否能提供这个灵魂在这一生中的成长目标。如果没有因果关系,表示这连结是基于灵魂自身的需要。他们有的需要在一个情感封闭、冷漠的逆境中成长;有的需要在一个安详的摇篮中,孕育他们那卓越、不同凡响的光辉。

    人类生命的四大本质:就是身体、情绪、理性与灵性。每一个人把自己生命的焦点放在其中的一个主体上,其它部分则是配角。

    运动员与舞蹈家选择把焦点放在身体运作上;有人选择以家人和朋友的快乐为情绪的焦点;学者、教育家、作家等透过心识理念(Mind)来过滤他们的生命。仅有少数将生命焦点在精神与灵性上的人,能够享受内在心灵和平的真正喜悦,不执着于世间的权力、金钱和名利,完全生活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带着他们生命的目标,带着一张灵魂的蓝图,渴望一种完整的成长经验,并热切期望在岁月中激起层层浪花——有所作为,从而迈向永恒。

    为人父母的,经常在自己的头脑中,为孩子规划一个理想周密的未来,而这些内容往往是父母自己年轻时未能完成的理想,我们通称为“心理折射和生活投影”。有些人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听从管教、成绩优良、进入最高学府,那样才符合他们的理想,才有资格获得他们的爱。但是,造物主对每个生命本身都有美妙的计划,能够让一个孩子以个人的经验和价值,在父母及社会的架构中编织出一幅美丽而丰富多彩的画面,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幼小的孩子心灵与大自然的脉动相通,他们还没有感受到经济上的压力,因此他们都是用身体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感受。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在游戏、歌唱,以及与别人的交流中。

    父母的职责,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和探索环境,提供游戏所需的物质,并支持他们,解答他们的疑问,然后站到一旁。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灵魂,有他们自己生命的目标。他们灵魂中蕴藏的能力,会指引他们踏上成长的路。引导孩子去满足父母期望的意图,将会剥夺孩子的生命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美丽的,每个人都享有自由抉择。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建议父母不去教导孩子基本常识、礼貌与品德。我们指的是,不需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本性、个性气质,也不需要用学术运动等竞争结果来衡量孩子的成就,扼杀孩子的灵性成长。

三.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父母的亲情与呵护密不可分

    在每一个人的频率中,都散发出自身的信息,包括个人的因果与储存的记忆、未来的潜能,以及反映你们内在生命的文化体系。与他人接近的时候,磁场便会与他人的磁场沟通,靠得越近,交流则越真实。譬如:两个人经历一段时间分离,彼此给对方一个深长的拥抱,能在频率层面上交换许多讯息。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秘密,也没有任何压抑的情感,赤裸裸的真情在两人的磁场之间交流。因此,就算有人以矫饰的谎言来为自己画一幅玫瑰色的图画,在较深层面上,这些接近他们的人,知道他们所做的,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因为常言道:“心心相印,两情相悦,贵在知己,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即表明这个道理。

    新生婴儿最需要的是稳稳扎下这一世人生的根基。他们在偎依中长大,他们在常哭闹着希望有人能把他们抱在怀里,尤其是希望能在母亲怀中重新感受母亲的温暖以及母亲的特质、思想、文化和信仰。

    研究发现:一个缺乏爱的婴儿,即使充分给予他们身体所需的营养,他们还是会常常表现出无力的感觉,无法成长与成熟。牛乳只是婴儿所需的一部分;充分的爱抚与情感,才能激发孩子情绪、理性与灵性的层面。现代的孩子们,所得到的爱抚与呵护,远远少于他们所需要的。因此,他们不但没有学到如何与别人联系、沟通,如何给予别人温暖;反而学到的是疏离、孤独与冷漠,甚至挺而走险,作恶犯罪。为此,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今天社会为什么“青少年犯”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在许多文明中,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母亲们在做家事时,仍然把孩子背在身上,这是原始的智慧中最高表现。一个婴儿如果能拥有一天二十四小时稳定的感情接触,是最理想的状况。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且能绽放出他们生命中所蕴藏的光辉。

    一般人认为,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在别人怀中哭泣,是有损男子气概的作为。男孩子被认定应该把焦点放在物质理性的世界中;女孩子才去关心精神和灵性。事实上,为了得到平衡,应该让男孩子避免将焦点过于集中在物质理性的层面上,而是将他们灵性本质中“阴性”的那一面全部引发出来。唯有当一个男孩子经常被拥抱、爱抚,并且从不曾被“男孩子不可以哭”或“要像个男人”等话语所伤害时,才能得到良好的平衡。

    我们文明社会中常会看到一些问题,譬如:性格与心灵的孤寂;青少年对性爱的混淆;人与大自然的疏离;加增残忍和暴力行为的倾向;深受现代传媒的不良影响;以及为了个人的权益和享受而牺牲群体的利益,即“我为我,人人都为我”的严重自私的现象等。这大多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婴儿时期,没有获得充足的爱和家庭的温情,以及良好的引导。

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今天,当我们放眼世界,质疑世界怎么会变得如此多的“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并开始对一切产生疑惑时,只要看看许多婴儿与成年人之间,因为感情的疏离,造成日后沟通与联系上的障碍,人格不成熟以及爱的匮乏所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就会知道原因何为。

    在“天主十诫”的第四诫当中,特别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是最神圣的。家庭对一个人健康成长不容忽视!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养育,而更重要的是教育。当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尊重时,父母对孩子散发出的是温暖、是亲情、是可以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磁场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多少的年轻夫妇被迫“背井离乡”,即所谓“移居迁移,外出动工”。所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普遍,业已构成当今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要想建树世界,美化人生,构筑未来,就必须从培养快乐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开始,让他们对大自然与人类有安全感,让他们有爱的能力以及完整的感觉。因为我们相信新一代的孩子,自然会创造出我们所渴望的理想世界。

    在生活中,有的人或许很讨厌坎坷、困难和经历风雨,他们或许多半是惧怕生活在逆境中。但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在逆境中才能找到真爱,唯有在逆境中,人们的灵魂才得以成长,因为“人的尽头就是天主的开头”。再有,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通解为: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都是高傲的,总觉得你们高万物一等,如果你们不谦卑的生活,你们比不上万物。人不能在顺境生活,一味的顺境不能使你们的信念坚强,会失去信德、失去爱德。看看创世纪中伊甸园的亚当厄娃,一切顺利,无忧无虑,享受着天父给予的一切,享受着天父的同在,天父的爱,就在如此美好的享受中,他们不但没有在信德、爱德上得以成长,反而失去了信德,失去了爱德,他们深深知道只有享受是没有成长的,反而堕落。

    一个孩子如果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会珍惜一切、关爱一切,如果他步入顺境的时候,他会使他原有的品德都失去。世上万物没有一样不经历历练而开花结果的,就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草,它也要经过努力才能破土发芽,然后成长,任人践踏,无怨无悔,不管如何践踏它,当春风吹动,它们又会以坚韧的毅力继续铺绿大地。

    人的恐惧是怕成长,因为成长是需要历练的,所以往往人追寻的不是“天主本身”,而是追寻“天主的奇迹”,更偏向于走那不要历练的捷径。但耶稣说当走“窄门”,这个“窄门”就是需要我们心灵真正的成长,真正地活出爱的本性,不要失去本性,而是我们在原有本性的爱上更加发扬光大。

    为人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才、成长,他们都会给孩子一个历练的环境,一个冠军,如果没有平时的不断地训练,他是站不到领奖台上的,同样,我们想得永恒的生命,没有历练是得不到永恒的生命的。

    我们不要怕逆境,逆境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强壮。回顾圣经历史,想想诺厄的故事,如果不是经历那么长时间风雨,他们如何看得见彩虹呢?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有多少人在顺境中真正与天父合一,全心信靠天父,与父深度交流呢?而恐怕只有在逆境中,甚至绝路上,才肯呼求天主,真诚敬拜,降服在天主的怀抱。这时,我们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并且为我们以后的信仰之路大大迈进了一步。

    为此,有人曾把这种境况命名为“边际境遇”,即借着苦难和十字架的考验,心志得以坚强,精神得以更新,思维得以开阔,知识得以积累,信仰得以升华、智慧能以增加、爱心得以发扬。

五.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从基督信仰中汲取力量

    我们不要怕逆境的生活,我们不管在任何的时候,天父都与我们同在,有这样的信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就如耶稣所说的:“看!我与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在对观福音(Synoptic Gospels,是指玛窦福音、马尔谷福音和路加福音三部)中,都记载了耶稣平息风浪,使门徒们的信德得以成长的故事。

    加里肋亚海大多时候都是风平浪静的。但由于地势,季风吹来会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滚滚。显然,耶稣和他的门徒就赶上了这么一场狂风大浪。加里肋亚海很像我们人生的旅途。在这旅途中,人生一般都是平平静静的,但有时也会不期然地“起了大震荡”,也会“狂风大作”。就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的8级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雅安的7.0级强烈地震,这“震荡”带给人们的眼泪至今尚未完全擦干。从2013年7月6日至7日开始的强降雨影响了我国20个省份,并造成600多万人受灾。尤其是2010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的9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大作,无不令人胆颤心惊!

    在两千年前,加里肋亚海上耶稣门徒们的呼救声,穿越时空,也鸣响在当今地震与灾患以及苦难者的口中:“主!救命啊!我们要丧亡了。”“师傅!我们要丧亡了,你不管吗?”(路8:24)。或者是换了一种声调,换了一种问法,出现在各种的不幸中:“苍天啊,你这是怎么了?”“大自然啊,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上帝啊,你怎么这样的残忍啊?”

    人生的大船上,波浪已经涌入船舱,船里已经灌满了水!耶稣似乎还“在船尾依枕而睡”!

    人类自古就在试图给出对灾难的答复,但答案似乎比灾难还多!而耶稣的答复是:这是为了彰显天主奥秘的计划(若 9:1-3)!这计划我们可能还不了解,这计划我们可能还不知道,这计划可能还有待揭示。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这启示就是:我们要有信德!我们要相信,天主的工作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显扬出来(若 9:3)。“而且,我们也知道: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8:28)。我们要相信,耶稣的那一声“平定了吧,不要作声!”(谷4;29)。我们要相信,宇宙万物的掌管者,至高的主宰天主——是我们慈爱的大父。

    当我们面对疾病、痛苦、挫折、不幸、迫害和失去亲人时,不要以为天主遗弃了我们,其实天主正在用手托着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哩。我们必须要经过历练净化,这是为了我们的益处,而且天主也赐给我们足够的恩宠应对这一切(格后12:9)。圣伯多禄也鼓励我们说:“为此,你们要欢跃,虽然如今你们暂时还该在各种试探中受苦,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仍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伯前1:6-7)。万物皆有时,当天主的时刻已到,祂必会拯救。所以,让我们同心祈祷和期待天主的恩佑和祝福!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在“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 1:24)。基督的苦难就是要救赎整个人类,就是要更新并建立一个基督为王的“新天新地”(默 21:1)。在这个拯救的路途上,人类乃至整个宇宙,都会“与基督一同受苦”,最后也要“与他一同受光荣”。(罗 8:17)

    那时,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上、地下和海中的万物都说:‘愿赞颂、尊威、光荣和权力,归于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至于无穷之世!’”(默 5:13)

    正如著名的德日进神父所相信的,浩瀚宇宙的一切,人类生命的本身,都在走向那“敖默加”点,那终末(默 22:13)。那就是耶稣基督拯救的圆满!

后记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我们不要怕经历一切的困苦和患难,因为只有经历了才会真正地成长,这是心灵的成长,这样的成长能使你们守好我们的本性——爱,并且使爱的范围不断地扩张,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我们的信德、爱德才能在人生的历练中成长起来!

    让我们吸取生活中的正能量,祝祷和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看时光飞逝,愿我们把握拥有,奔向幸福!立志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身做起:坚持基督信仰,诚挚奉献爱心,努力健康成长,让美丽的心灵之花永远绽放!

本文标题:特稿:信仰在逆境中精炼,心灵在苦难中成长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