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教宗第一本通谕问世


2013-07-18 10:24:43 作者:教宗方济各 来源:网络

《信德之光》通谕
致全体主教、司铎、执事、献身人员以及所有信徒
教宗方济各


通谕大纲
    信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永生就是信赖天主和祂所派遣来拯救众人的耶稣基督。天上地下没有其它一个名字可使我们得救。
    教宗方济各于2013年6月29号,圣伯多路圣保禄瞻礼签署了他的第一道通谕《信德之光》。这对许多信徒来说,已经是期待已久的。在此信德年之际,教宗借此通谕使我们能够升化我们的信仰。
    此通谕共分为4章:每章标题如下
    第一章:我们在爱内信从(若一4,16)
    第二章:如果你们不信,你们将不会明白(依7,9)
    第三章:我传授我所接受的(格前15,3)
    第四章:天主给他们准备一座城市(希11,16)
    我们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以对这位教宗有所了解。相信最使人感动的是他的纯朴和简单。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借着阅读他的这份通谕(此通谕的中文译本正在进行 中,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阅读),由圣神的带领下,在信仰的路途上,毫不畏惧,不断前进。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严峻考验时,我们的信仰更不可动摇,因为我们的信 德是建基于磐石上的,并且信德是直接来自天主的一份特恩。
    1.信德之光:教会传统以此种方式表达了耶稣基督所带来的伟大恩赐。若望福音如此表达:“我来到了世界如同光明,因此,凡信我的人,绝不留在黑暗中”(若12,46)。同样,保禄也以类似的言辞表达:“那说:‘光要在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在我们心中照耀”(格后4,6)。在渴望光明的异教世界中,曾实行了对太阳的敬礼,即不可战胜的太阳,他们期望它的出现。然而,虽然太阳每天升起,但是很明显,它不能照耀人的全部存在,因为太阳不能照耀全部真理。它的光芒不能达及死亡的阴影,在那里,人的眼睛将失去光明。殉道圣人雅斯定说:“没有人应着对太阳的信赖就得于安眠”「1」。基督徒意识到信仰给他们开启的广泛视野,他们称基督为真正的太阳,“祂的光芒赋予生命”「2」。马尔大为了她弟弟拉匝禄的死亡而哭泣,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对你说过:如果你信就将看见天主的光荣吗?(若11,40)”信的人才可以看见,他会借着来自于复活基督的光明看见,这光明会照亮整条道路,因为基督是不灭的晨星。

一道虚幻之光?
    2.然而,当我们说信仰如同光明时,可能会听到许多同时代人所持的反对意见。现代人认为:这道光明只是为旧社会而言,但是对于新时代,对于依势自己理性的“成熟 人”,已经毫无用途,这些人只一味地以新的方式来探究未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信仰被视为是一道阻止人追求认识的虚幻之光。年轻的尼采邀请他的姐妹伊丽莎 白去冒险,去“开创新的道路。。。但是他也完全毫无把握”他继续说到:“人的道路的区分点即在于此:如果你愿意得到心灵的平安与幸福,那么你要信;但是, 如果你愿意成为真理的门徒,那么你要探究”「3」。所信之物相反所寻求之物。鉴于于此,尼采评判基督信仰:去除了对生命的新颖和冒险,从而降低了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信仰如同海市蜃楼,它阻止了我们如同自由人一样向未来前进。
 
    3.以此种方式,信仰由于和黑暗相连,从而导致丧失。人们原以为能够使信仰得于保存,试图给它寻找一个可以和理性之光得于并存的领域。理性之光所不及之处,正是 信仰发展的空间,人对这一空间毫无把握。信仰被视为是我们由于缺乏光明,凭着盲目的感觉,在空虚中所迈的一步。或者,信仰如同主观的光明,也许能够激起心 志,自我安慰,但是却不能给其他人充作能照亮道路的客观与共同之光。然而,人们慢慢地发现,独立的理性之光并没有能够完全地照亮未来。最终,未来却存留于 黑暗之中,使人对于未认识之物怀有怕惧。以此方式,人放弃了对更大之光,更大真理的追寻,只是满足于照亮短暂瞬间的微弱之光,但是这微弱之光并不能开辟道 路。当缺乏光明时,一切都变得模糊,从而,不能够辨别善恶,也不能分辨导入目的之途径与使我们转来转去,毫无确定方向之途径。

一道有待发现之光
    4.因此,当务之急是恢复信仰独有的照亮特性,因为当它的光芒熄灭时,其它的光亮将会逐渐消弱。信德之光独有的特性就是它具有能够照亮人全部生命的能力。因为如 此强烈之光不能来自我们本身。它必须来自于更原始的根源,最终,必须来自于天主。信仰来自于和生活天主的相遇,祂召叫我们,向我们启示祂的爱,此爱先于我 们,在此爱中我们能够身心安全,开创生命。我们被爱改变之后,获得了一双“新眼”,我们经验到在此爱中有一个伟大的完全许诺,并且此爱使我们展望未来。我 们在天主那里接受的信德,是一份超自然的恩赐,它就如路途上的亮光,指 引我们的道路。从一方面来说,它来自于过去,是一道有依据的亮光,它建基于耶稣的生活上,在祂的生命中,祂彰显了祂的爱,祂的爱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并且有 能力战胜死亡。但是,以此同时,由于耶稣复活了,祂使我们超越死亡,信德是来自于未来之光,它向我们展示了宽广的视野,它使我们超越自我,使我们走向更密 切的共融。因此,我们将会发觉,信德并不位于黑暗,它是我们黑暗中的亮光。但丁在他的《神曲》中,在圣伯多禄面前宣认信仰之后,他描述说:信德如同“一个 火花,它变成了一个越来越亮的火焰,在我心内闪闪发光,如果天空的星辰”「4」。我愿意阐述这信德之光,为使它能够增长,照亮现在,并能够成为一颗可以照亮我们道路的明星,尤其在此时刻,人们特别需要光明。

    5.上主在祂受难前,对伯多禄说:“我已经为你祈求了,为使你的信德不致丧失”(路22,32)。 然后,要求他要在同一信德内坚固他的弟兄们。本笃十六世深知作为伯多禄继承人的使命,因而,他颁布了信德圣年,这是一个赐恩的时刻,它帮助我们感受信仰的 喜乐,并使我们重获信德给我们展示的广泛视野,为使我们能够宣认同一和全部的信仰,从而,我们忠于上主的纪念,由上主的临在和圣神的化工而支撑。信德鼓舞 了初期基督徒的福传,此信德使生命更伟大、更完全,此信德以基督和祂恩宠的力量为中心。在《殉道圣人录》中我们可以读到罗马总督路士迪克和基督徒伊厄拉斯 的对话:法官问致命圣人:“你的父母在哪里?”,殉道者回答说:“我们真正的父亲是基督,我们的母亲是对于基督的信仰”「5」。对于那些基督徒来说,信德是和在基督内彰显的生活天主的相遇,信德就如一位母亲,因为它生育了他们,在他们内孕育了天主性的生命,并且也孕育了一个新的经验和对生命睿智的看法,因而,他们能够至死不渝地做公开的见证。
 
    6.信德之年开始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50周 年之际。这一重合使我们得知:梵二是一届关于信德的大公会议,因为它邀请我们重新将天主在基督内彰显的首席地位放置于我们教会和个人生活的中心。教会从来 没有把信德看作是次要的,她知道天主的这份恩赐应该继续得到滋养和加强,以便能够继续指引她的道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使信德贯穿当代人的道路,从而, 在人的生命中发光。以此种方式可以看到信德如何充实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7.符合于教会对于此神学德行的训导,这些关于信德的反思,力图集合于教宗本笃十六世关于爱德和望德的通谕,实际上,他几乎完善了这道关于信德通谕的初步撰写。 我真心地感谢他,我在基督的兄弟友爱中接受他的珍贵成果,与此同时我也添加了一些内容。昨天、今天、直到永远,伯多禄的继承人,都被蒙召在信德的无价珍宝 上“坚固他的弟兄们”,天主给予了我们信德,此信德如同人类道路上的亮光。
    信德是天主的恩赐,是天主亲自赋给的超性德行,在信德内我们认识到天主赐给了我们一份大爱;永恒的圣言来接近我们,如果我们接受此圣言,即耶稣基督、降生成 人的圣言;圣神将改变我们,光照我们的前程,并给我们的望德插上翅膀,以便使它能够快乐飞翔。信、望、爱三德形成人与天主完全共融的动力。信德给我们展示 的道路是什么?它强有力的光芒能够照亮硕果累累的生命的道路,此光从何而来?

第一章:我们在爱内信从(参若一4,16)

亚巴郎,我们的信德之父
    8.信德给我们开辟道路,并在历史中伴随我们的脚步。因此,如果我们愿意认识信德的含义,我们就应该阐述一下它的历程,回顾一下信德之人的道路,首先我们在旧约中找到信德的见证。在旧约中,我们的信德之父---亚 巴郎,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在他的生命中发生了使人惊愕的事情:天主向他说话,向他显示了祂是一个发言的天主,天主并呼唤他的名字。信德与聆听相连。亚巴 郎看不到天主,但却能听到祂的声音。以此方式,信德有人性的特征。天主在这里并没有显示祂是属于某个地方,也不与某个固定的圣殿产生联系,祂而是某人的天 主,是亚巴郎、依撒格和雅格伯的天主,祂有能力与人产生联系,并能与人订立盟约。信德是对亲自向我们发言的圣言的答复,也是对那位以我们的名字召叫我们的回应。

    9.圣言通传于亚巴郎的是一个召叫,是一份许诺。首先,是一个召叫,召叫他离开自己的家乡,这是一个邀请,邀请他开始一个新的生命,这是一个对未来难于意料的旅程的开始。信德的眼光时刻伴随着亚巴郎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信德的眼光与信德的步法相一致,也与进入天主圣言所开启空间的尺度相一致。圣言也包含着一个许诺:”你的后裔将会众多,你将成为一个大名族的父亲”(参创13,16;15,5;22,17)。的确如此,信德是对圣言的答复,亚巴郎的信德永远是一个回忆性的行为。然而,这个回忆并非存留于过去,虽然是一份许诺的回忆,但是能够展望未来,能够照亮道路上的每一个脚步。以此种方式,信德是对未来的追忆,信德与望德密切相连。

    10.对亚巴郎的要求就是信赖圣言。从表面上看来言语是转瞬即逝的,然而信德知道:由忠信的天主发出的圣言,是坚定不移的,并且圣言使我们能够在时空中继续前进。信德将圣言看作是磐石,并在圣言上建立坚固的根基。因此,在圣经中,当谈及信德时,使用的希伯来词是“’emûnah”,此词由动词“’amán”派生而来,它的词根的意思是“支撑”。“’emûnah”这个词的词义即可以是“天主的忠信”,又可以是“人的信德”。忠信之人借着信赖天主的双手而获得力量。耶路撒冷的圣西里洛运用希腊词“pistós”和拉丁词“fidelis”来称赞基督徒的尊贵,他们获得和天主同等的称号:“二者都被称为是忠信的”「8」。圣奥斯定如此解释:“人是忠信的,因为他信赖许诺的天主;天主是忠信的,因为祂实现对人的许诺”「9」。

    11. 对于认识信德亚巴郎历史的最后一点是很重要的。尽管天主的话语带有新颖和惊奇,但绝不与圣祖个人的经验毫无关系。亚巴郎深知这一声音赋给他一个深深的召叫, 此召叫早于刻在他的心上。天主将祂的许诺与一个地方相连,在此地方,人的存在永远是一个诺言性的存在:即父性,及新生命的繁衍:“撒辣要给你生一个儿子, 你要给他起名叫依撒格”(创17,19)。天主要求亚巴郎完全地信赖祂,天主启示:祂就是一切生命的泉源。以此方式,信德与天主的父性相连,受造物来自于天主的父性。召叫亚巴郎的天主是创造者天主,“祂使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罗4,17),“祂在创世之前……就注定我们成为祂的子女”(弗1,4-5)。 对于亚巴郎来说,信仰天主可以光照他存有的根本,可以使他认识到善的泉源,此泉源存在于万物之始,并且向他证实他的生命并非出自虚无或偶然,而是出自一个 召叫和一份天主本身的爱。召叫他的神秘的天主,并不是一个古怪的天主,祂是万物之源,并且祂支撑着万物。祭献他的儿子依撒格,是亚巴郎所受的信德的巨大考 验,这一考验使我们看到:原始之爱如何能够保障生命,甚至是在死亡之后。圣言有能力在他“衰老的身体”和撒拉“不育的胎中”给他兴起一个儿子(参罗4,19),同样也有能力超越一切威胁和危险,从而来保障预许的未来(参希11,19;罗4,21)。

以色列的信德
    12.在 《出谷记》中,以色列子民的历史步武了亚巴郎信德的踪迹。信德重新产生于一个原始的恩赐:天主愿意解救以色列于苦难之中,以色列向天主的介入敞开。信德是一个远足的召叫,以便能够在西奈山朝拜上主并继承预许之地。天主的爱自我彰显,如同在旅途中父亲带领自己的儿子一样(参申1,31)。以色列以陈述天主的恩惠来宣认信仰,它陈述天主如何介入来解救并引领祂的子民(参申26,5-11), 以色列世世代代传述上主的作为。对以色列来说,天主的光芒借纪念上主所行的化工而闪耀,以色列子民在宗教礼仪中追忆和承认这些化工,并由父亲传给子女。因 此,我们得知信德之光与生活的具体陈述相连、与怀着感恩之心追忆天主的恩惠相连、并与许诺的逐渐实现相连。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将此表达的淋漓尽致:在雄伟的 主教座堂,阳光透过玻璃彩窗照进来,在玻璃彩窗上描绘着神圣的救恩历史。借着陈述天主的启示,天主的光明渗透我们,以此方式,借着追忆天主的恩惠,天主的 光明可以照亮我们的道路,从而展示出天主的许诺如何实现。

    13.从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历史也使我们看到以色列子民多少次陷于不信的诱惑。从而,他们不但没有信从,而且还崇拜偶像。当梅瑟在西奈山上和天主交谈时,以色列子 民不能够忍受天主隐藏容貌的这一奥秘,他们承受不了等待。因着信德的特有本质,它需要放弃好像可以看见的直接拥有,信德是一个邀请,是一个向光明之源开放 的邀请,与此同时,也需要尊重天主容貌的独有奥秘,此容貌愿意在适当的时刻亲自启示。马丁•布伯引用经师科克给偶像崇拜所下的定义:当“一个‘容貌’把另一个不是‘容貌’而把它当做‘容貌’并与其谦恭地交谈”时就是偶像崇拜「10」。我们宁愿以敬拜偶像来代替信仰天主,偶像的容貌可以被看见,它的来源也被知晓,因为它是由我们塑造的。在偶像面前,因为偶像“有口而不能言”(咏115,5), 所以没有使走出自我安全之召叫的危险。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崇拜偶像其实是一个借口,一个把自己放在一切中心的借口,是向亲手塑造的物品膜拜。当人迷失了使 其存在整合的基本方向时,就会在他诸多的愿望中分散精力。他就不会去等待许诺的时刻,而是把精力分散在其历史的诸多瞬间之中。因此,偶像崇拜永远是多神性 的,而且漫无目的的随意更换。偶像崇拜展示的不是一条道路,而是许多路径,与其说这些路径没有出路,倒不如说,他们形成一个迷宫。如果有人不愿意信赖天 主,那么,他就必然会听到其它诸多偶像的声音:“请信赖我吧!”信德由于和皈依相连,所以它与偶像崇拜相反。信德是离开偶像并归向生活的天主,这要借着个 人与天主的相遇。信从意味着信赖仁慈之爱,此爱永远接纳和宽恕,支撑和引导生命,并借着可以改变我们曲折历史的能力显示出它的大能。信德就在于我们能够顺 应天主召叫的可支配性,借此可支配性我们可以多次被天主的召叫所改变。乍一看这好像是一个自相矛盾:在不断地归向天主时,人可以找到一条安全之路,这条道 路可以使人摆脱偶像强加于他的精力分散。

    14.在以色列的信德中同样也突出梅瑟做为中间人的形象。以民不能看见天主的容貌,首先是由梅瑟在山上和雅威交谈,然后他将上主的旨意传达给所有的人。由这位中间 人的陪伴,以色列学得了同步迈进。个人的信德行为需要融入于一个团体之中,融入于以民的“我们”之中,在信德中,以民如同是一个人,正如天主称呼以色列为 “我的长子”(出4,22)。在这里,中介不是一个障碍,而是一个开放。在与他人相遇之时,我们的目光投向一个大于我们自己的真理。卢梭感慨不能够亲自看见天主:“在我与天主之间有多少人啊!”「11」。“难道天主借着梅瑟只向卢梭发言,就这么简单自然?”「12」个人主义观念局限于认识能力,借此观念不能理解中介的含义,不能理解能够共享他人所见的能力,也不能理解共享的知识,此知识是爱所独有的。信德是天主的一份白白的恩赐,信德要求谦逊与信赖,从而才能够认识救恩历史,即天人相遇的光明道路。


基督信德的圆满
    15.“亚巴郎曾欢欣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见后,就充满喜乐”(若8,56)。根据耶稣所说的这句话可以得知:亚巴郎的信德指向于祂,从某种意义上,这是祂奥迹的提前预见。圣奥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曾断言:圣祖们因信德而得救,但不是因着对已来到的基督的信德,而是因着对将要来到的基督的信德,这一信德是对耶稣未来工程的期盼「13」。基督徒的信德是以基督为中心,是宣认:耶稣是主,并且天主使祂从死者中复活了(参罗10,9)。全部旧约都汇聚于基督:祂是所有许诺的完美实现,也是我们对天主说“阿门”的坚固基础(参格后1,20)。耶稣的历史是天主的可信性的完全彰显。以色列追忆天主的爱的伟大彰显,这些纪念是它宣认信仰的核心,并且开启它的信德之眼,如今,耶稣的生命显示了天主决定性的介入,同时也是天主对我们的爱的最高表达。天主在耶稣内向我们所发的言语不是普通的言语,而是永恒的圣言(希1,1-2)。正如圣保禄所说:“圣言是天主对我们所怀有之爱的最大保证”(参罗8,31-39)。因此,基督信德就是对完全之爱的信德,对祂有效能力的信德,对祂的可以改变世界、照耀时空的能力的信德。“我们认识了,并且也相信了天主对我们所怀有的爱”(若一4,16)。信德可以认出天主在耶稣内彰显的爱,此爱是一切的基础与最后终向。

    16.基督之爱的可信性的最大证据就是:祂为众人死了。“为朋友交付生命是爱的最大证明”(参若15,13),耶稣为所有的人交付了自己的生命,同样也为了敌对祂的人,好能改变他们的心灵。 因此,圣史们把信德视线的顶峰时刻指向了十字架上的那一刻,因为在那一时刻天主的爱显得格外灿烂、宽广高深。当若望同耶稣的母亲,注视被刺透的那一位时(参若19,37),引入了他的盛重见证:“那看见这事的人为此作证,他的见证是真实的,并且他知道他所说的是真实的,为使你们也相信”(若19,35)。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作品《白痴》中,当主人公弥士金王子,看到小汉斯•荷尔拜因的《耶稣葬于坟墓》这幅画时,说道:“这样的一副画甚至会使某人丧失信德”「14」。 诚然,这幅画是关于基督身体死亡的悲惨景象。然而,恰恰是在默观耶稣的死亡时,信德才得于坚强,并接受一道闪烁的光芒。基督在祂对我们必不可少的爱内自我 启示,此爱有能力拯救我们于死亡之中。在此爱内,基督同样以死亡向我显示了祂是多么爱我,因此是值得信赖的。这爱的全部胜于任何疑虑,它使我们完全地信赖 基督。

    17.基督的死亡借着复活给我们证实了天主之爱的完全可信性。由于基督复活了,所以祂是可信的证人,祂也值得信从(参默1,5;希2,17),并且祂也是我们信德的坚固支撑。圣保禄说:“如果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没有意义”(格前15,17)。如果圣父的爱没有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没有使祂的身体恢复生命,那么此爱就不是值得完全信赖的,同样也就没有能力光照死亡的阴影。当圣保禄谈及他在基督内的新生命时,他是在指“对天主子的信德,因为祂爱了我,并且为我交付了自己”(迦2,20)。 毫无疑问,外邦人的宗徒“对天主子的信德”就是对耶稣的信德,这意味着耶稣的可信性,此可信性建基于祂至死不渝的爱,同时也建基于祂是天主子。正因为耶稣 是圣子,并且完全地临在于圣父内,所以祂才能够战胜死亡,并能够使生命光耀无比。我们的文化已经感觉不到天主的具体临在及祂在世界的作为了。我们认为天主 只存在于另一个领域,此领域与我们具体的关系无关。但是,假如果真如此,假如天主没有能力介入世界,那么,祂的爱就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也就不是真实的,甚 至也就不是真爱,也就没有能力实现许诺的幸福。在此境遇,信不信祂也就完全无所谓了。然而,基督徒宣认天主的具体而具有效力的爱,此爱的确在历史中行动, 并决定历史的最终命运,此爱可以被找到,此爱在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中彰显的淋漓尽致。

    18.耶稣将信德引入高峰,这 具有另一个决定性的方面。对于信仰来说,基督不仅仅是我们信的那一位,也不仅仅是天主之爱的最大彰显,而且也是我们为了信从,要和祂合一的那一位。信德不 仅仅是注视耶稣,而且也是以耶稣的眼光观看,即分享祂的观看方式。在生活的许多领域,我们信任那些比我们更认识某些事物的人们。我们信任给我们建造房屋的 建筑师,信任给我们开药好使我们痊愈的药剂师,信任在法庭上为我们辩护的律师。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位关于天主之事的值得信赖的专家。天主之子---耶稣就是给我们讲解天主的那位(参若1,18)。基督的生活,即---祂认识圣父的方式,并与圣父完全合一的生活方式---给人的经验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我们可以进入此空间。圣若望以动词 “credere”的不同用法,给我们反映出了借着信德与耶稣的个人关系之重要性。圣若望用此词表达“相信”耶稣所说的是真实的(参若14,10;20,31),同样也表达“对耶稣的信赖”和“信从耶稣”。当我们接受耶稣的话和祂的作证时,就说明 “我们对耶稣信赖”,因为祂是信实的(参若6,30)。当我们把耶稣接纳在我们的生命中,当我们信赖祂时,就说明 “我们信从耶稣”,我们借着爱与祂结合,并且终生跟随祂(参若2,11;6,47;12,44)。
    天主子取了我们的人性,为使我们认识祂、接受祂、并跟随祂。如此,祂天主性的眼光以人性的方式来实现,此实现是借着一个时间性的道路来完成。基督信德是对圣言降生成人的信德、对肉身之复活的信德、对一个接近并进入我们历史的天主的信德。对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纳匝肋人耶稣的信德,并不使我们与事实分离,而是使我们领会其深意,并使我们发现天主如何爱这个世界,天主如何不停地引领这个世界归向祂。这会使基督徒更加热忱,并更加坚定地去走此世之路。


因信得救
    19.鉴于对耶稣看事方式的分享,保禄宗徒在他的著作中给我们留下了对信徒生命的描述。凡接受信德的恩赐,即相信之人,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受造物,接受了一个新的本质,即天主子女的本质,从而在圣子内成为天主的子女。“阿爸,父亲”是耶稣经验中的最具有特性的话语,这也成为了基督徒经验的核心(参罗8,15)。信德的生活,即天主子女的生活,在于认识原始及根本的恩宠,此恩宠是人存在的基础,这可以用圣保禄写给格林多人的一句话来做总结:“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格前4,7) 这恰恰是圣保禄和法利赛人争论的焦点,他们争论:得救是借着信德还是借着法律行为。圣保禄所否定的是一个姿态,是一个在天主面前借着自己的行为来将自己称 为义人的姿态。这样的人,尽管遵守诫命、践行善功,但是却把自己放在了中心位置,他并不承认天主是善的根源。谁这样行事,谁愿意成为自己正义的泉源,很快 他就会看到自己如何枯竭,他也会觉察到他甚至也不能忠于法律。他与天主、与他人分离,从而自我封闭,他的生命只是虚空,他的行为也只是贫瘠,就像远离水源 的树木。对此圣奥斯定以简练有力的话语表达说:“你甚至不能为靠近自己而远离创造你的那位”「15」。当人以为远离天主就可以找到自己时,他的生命就会落空(参路15,11-24)。 救恩以一个开放而开始,向高于我们的那位开放,向原始恩宠开放,此恩宠坚固生命、保护存在。只有当我们向这个根源开放并承认它时,我们才会有可能被改变, 我们要使救恩在我们内工作,让它使我们的生命多产富饶、硕果累累。因信得救在于承认天主恩宠的首席地位,就像圣保禄所总结的:“实际上,你们的得救是由于 恩宠、并借着信德。而且,这不来自于你们,而是天主的恩宠”(弗2,8s)。    

    20.信 德的新逻辑以基督为中心。信仰基督使我们得救,因为在祂内,生命向那先于我们的爱彻底开放,此爱自内在改变我们,此爱在我们内行动,并与我们一同行动。此 点在外邦使徒对《申命纪》的一段话的诠释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诠释完全融入于旧约的高深动力。梅瑟对以民说:天主的诫命不是高不可及,也并非与人相距甚 远。所以不应该说:“我们中谁能上到高天,给我们取下诫命呢?”或“我们中谁能下到海底,给我们拿上诫命呢?”(申30,11-14)保禄诠释这天主话语的临近,其实是在指基督在基督徒内的临在:“你心里不要说:‘谁能升到天上去?’也就是说:使基督从那里下来;或‘谁能下到深渊去?’也就是说:使基督从死者中上来”(罗10,6-7)。 基督降到了此世,也从死者中复活了。天主子借祂的降生与复活,拥抱了人的全部道路,并借圣神居住在我们心里。信德知道:天主非常地接近我们;将基督赐给了 我们,这就是一个于内心改变我们的伟大恩赐;并且天主也居住在我们内,因而,天主给予我们光明,此光明照耀生命的起源与终结,即人之道路的全部旅程。

    21.如此我们可以明白信德所带来的新颖。信徒借着信德向爱开放,并因此爱而改变,当他向给他提供的爱开放时,他的生命将超越自我。因此,圣保禄可以断言:“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并且他也劝导:“愿基督因着信德居住在你们心中”(弗3,17)。 在信德中,信徒的“我”扩大,以便另一位住在他内,并且他也生活在另一位内,如此,他的生命在爱内将更伟大。圣神独有的行为即在于此。基督徒可以拥有耶稣 的眼睛、情感、及儿子的身份,因为基督使基督徒成为祂爱的分享者,此爱就是圣神。从某种意义上,在此爱中可以接受耶稣独有的目光。如果不在此爱中塑造,如 果没有圣神的临在,即将此爱倾注于我们心中的神,就不可能承认耶稣是主(参格前12,3)。


信德的教会形式
    22.以此种方式,信徒的生命成为了在教会内的生命。当圣保禄向罗马的基督徒说‘所有的信徒在基督内形成一个身体’时,要求他们不要骄傲,而要“按照天主所给予每人的信德的尺度”互相尊重(罗12,3)。 信徒借所宣认的信仰学得认识自己:基督的形象如同一面镜子,在此镜子内信徒可以发现自己的完美肖像。由于基督拥抱所有的信徒,这些信徒形成基督的身体,因 此,基督徒在这一身体内认识自我、在与基督的原始关系内认识自我、并且在与其他兄弟姐妹在信仰内的关系内认识自我。同一身体的形象并不试图将信徒缩减为一 个整体的简单部分,或一个齿轮的单纯零件,而是更为突出基督与信徒间的生命联系,信徒与信徒间的生命联系(参罗12,4-5)。所有基督徒形成“一体”(参迦3,28),但并不失去个性,每人在服务他人中达到其本质的顶点。因此,可以明白:为什么在这一身体之外,在教会[这个教会,根据罗马诺•伽丁尼的表达,是“基督对世界完整看法的历史性持有者”「16」]于 基督内的共融之外,信德就失去它的“尺度”,也就找不到它的平衡点,即维持信德的必要空间。信德有一个必须的教会形式,只有在基督的身体内可以宣认信仰, 这正是信徒间的真正共融。自此教会领域,可以使个体信徒向所有的人开放。当基督徒听从基督的言语后,此言语借其独有的动力,在基督徒内就变成了答复,并且 也就变为发出的言语及信德的宣认。正如圣保禄所说:“心里相信。。。。。。口里承认”(罗10,10)。信德不是私有之物、不是个人主义观念、也不是主观见解。信德产生于听从,趋向于宣传。的确,“人怎么会信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那一位呢?没有人宣讲,他又怎么会听到呢?”(罗10,14)。借着所接受的恩宠和导向基督的爱,信德在基督徒内会变成实效的(参迦5,6),使他成为教会之路的分享者,信德在历史中驶向它的圆满。如此被改变的人,就获得一个看事物的新形式,信德就成为了他眼睛的光明。(待译,非常感谢翻译者

本文标题:罗马:教宗第一本通谕问世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