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天真的牧童和谦卑的贤士


2016-01-04 14:13:38 作者:焦玉海 来源:《信德报》2015年12月24日,48期(总第658期)

    从领洗到现在,我已经过了20多个圣诞节,农村老家热闹的圣诞节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按理说,耶稣复活才是教会最大的庆节,但人们总是习惯于圣诞节。我想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生辰。生,预示着生命、生机、希望;死,却令人晦气、沮丧、绝望。耶稣是先死而后复活。中国人对“复活”天生缺乏认识,特别忌讳“死”。当年太监马堂不是把利玛窦的十字架当场没收了吗?他们不能理解,万民的君王怎么能被人钉死?二是复活节期间,正是农活繁忙的时候,能全程参与圣周礼仪的教友不是很多。而圣诞节在冬季,人们比较清闲。不管怎么说,圣诞节的非凡隆重,参礼、观礼人数之多是不争的事实。

    不用说圣诞节前夕堂区上下一片繁忙:白天插旗子、挂幛子、贴对联、装饰祭台,夜晚唱经队、乐队在加紧排练;也不用说那排得长长的办告解队伍,一年不大进堂的教友这时都要来“洗洗澡”,清理一下自己灵魂的污秽。单说那庄严神圣的平安夜就让人刻骨铭心。迎圣婴的礼仪特别感人:80多岁、浑身带病的老神父,刚从神工阁里走出来,就立即穿上祭衣,手捧圣婴,一步步走向圣诞马槽。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泪眼模糊。在“请看小圣婴”的童声合唱中,我为耶稣圣婴的寒冷、凄凉、孤独而痛心,而忏悔;我也为老神父那饱经风霜而又庄重慈祥的形象肃然起敬。老神父8岁进苦修会,曾经历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一次次死里逃生;为坚持信仰曾遭人追捕,躲进深山老林,过了两年野人一样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追随基督,被人拒绝,受此寒冷的真实写照吗?
    有一年圣诞夜,当子时弥撒即将开始,合唱队再次唱出“无数天使空际临”、“奇光灿烂”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天主派遣圣子降生成人”这么重大的喜讯,为什么天使首先报告给野外守护羊群的一些孩子们?为什么又让一颗星星去引导东方国家的三位贤士?耶路撒冷圣城如此众多的人们为什么没有得到消息?带着这些疑问过了一个又一个圣诞节。
    终于,当再次听到“奇光灿烂”这首熟悉的老歌,仔细品味歌词时,我茅塞顿开。
    “奇光灿烂,异星当天,不知白冷今夜是何因。忽然空中奏乐,又听歌声四起,牧童好梦醒。原来还是天神,飞向报福音。恭喜恭贺,诚朴的人们,救世主诞生你们白冷……”原来答案就在这首歌词里:诚朴的人们,天主愿意眷顾;诚朴的人们,也愿意接受天主的话。
    答案非常简单,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答得出来。
    耶稣即将诞生,圣母、若瑟圣城住店,由于身份低微,连连被人拒绝,说明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大户人家依恃自己手中的财富不可一世,从来没有把那些卑微的人放在眼里,更缺乏对弱者的怜悯。“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参阅玛19:23-24)。耶稣一来到世界就遭人拒绝:“这个孩子注定要成为反对的标记”(参阅路2:34)。为什么很多人要反对他?因为他揭穿了他们的“秘密心思”,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只有那些贫穷、天真、整天在野外放羊的孩子们能相信并接受天主的福音。“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参阅玛5:3-12)。天主的话总是与世俗的道理相反,但天主的话不能过去: “谁若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天主的国,决不能进去”(路18:17)。现在,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有当年那些牧童天真、纯洁的心吗?我们对天主所说的每一句话完全相信吗?
    比牧童稍后一点的是三位博学之士,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都是富甲一方、地位崇高的人,否则拿不出黄金、乳香、没药这样贵重的礼品。但是,他们正直、谦虚、坦诚、胸无成见,所以天主让一颗特殊的星星引导他们,使他们从各自的国家出发,在一个地点相会,然后一同来朝拜圣婴。因此,耶稣所说的“富人难进天国”,并非指所有物质财富多的人,而是依恃个人的物质财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的人们。记得有人曾说过:钱少了是自己的,钱多了是别人的,我只是财富的经理人,天主才是财富的主人。当年的三位贤士就明白这个道理。“真福八端”实在是我们每一个基督信徒终身追求的最高圣德,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常常能看清自己,警示自己。
    只有怀着谦虚受教、坦诚相待的心,怀着对天主的敬畏依恃之心,我们才能像当年的牧童和三贤士那样接受真理,才能为马槽中的圣婴擦干晶莹的泪珠,才能为他驱除寒冷和孤独。
    但愿每年的圣诞节,不要成为过年式的热闹,不要成为消遣式的娱乐,更不应该成为商家炒作牟利的喧嚣。带着你圣德的礼品来朝拜圣婴,耶稣才会喜欢你,降福你。

本文标题:天真的牧童和谦卑的贤士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