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怀念吴广普神父


2005-12-16 09:43:57 作者:吴天爵神父 来源:信德报(第251期)

    吴广普神父,我们都称他老吴神父。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眼前。老神父不仅温和良善,待人热情,深得教内外人士的爱戴。在牧灵工作方面也为我们立下了芳表。从以下的几件事情中便可见其一斑:

工作不辞辛劳

    开放初期,河北的献县教区百废待兴。由于神父太少,他一个人负责6个乡镇的70多个村庄,不仅为教友们行圣事、讲道理,还要多方交涉争取落实教产,地方落实了又到外地募捐,准备重修教堂。不管村子里教友多少,他都要去探访。他还努力争取为每一个堂口都送去弥撒。为了活跃礼仪气氛,他就一句一句地教教友们学唱经,而且严格要求,直到全部唱对,他经常对教友说:“圣歌唱的好,等于双倍祈祷,所以你们一定要学会唱经”。由于他的倡导,很多教友都学会了唱经。
    他当时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于传教的路上。有一个冬天的下午他来到龙华店,刚坐下不久,米各庄乡的教友来接终傅,教友们担心他的身体,想留他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去。他却说:“终傅至关紧要,耽误不得”,话音未落,便立刻骑上自行车上路了。30多公里的路程,到达时已是晚上7点多了,他顾不得休息,马上到病人家中,立刻为其听告解、傅圣油。病人的家属和在场的教友深受感动。传教15年来他从没有耽误过一次终傅。
    由于年纪大了,冬天也要四处奔走,他便用塑料袋将双脚套起来保暖。到了晚上神父脱掉袜子时,因为捂了一天不透气,肉皮被粘下来。教友们看了心疼的落泪了,而他自己却笑笑说:“没关系,还会再长好的。”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教友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教友们的尊敬与爱戴。

堂区一盘棋

    为使教友更加团结,他提出整个堂区“唱经大联合”。亲自物色能教唱经的教友,动员他们到各堂口去教唱经。用一样的歌本,教一样的歌曲,由专人统一训练,过大瞻礼时,只要会唱经的教友,都要站在一起唱,不分这村那庄,形成一个很大的歌咏团队。因此歌声嘹亮,响彻四方。这样既便于教友相互交流和促进,也加强了堂区的凝聚力,使礼仪更显隆重。
    建立堂区感恩节是他在堂口搞得深入人心的活动。他要求教友不忘天主所赐的种种恩惠,为让教友明了感恩的意义,激发教友感恩的意识。他在本堂区,规定每年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个主日,为本堂区的感恩节,做大礼弥撒,感谢天主一年来的照顾和赐予的恩惠,提醒教友要时刻不忘感谢天主。

传教节组织演讲

   每年的传教节,除做弥撒外还组织其他活动。比如道理演讲比赛,要求每村都要有教友参加演讲,大堂口两名,小堂口一名,提前发下道理稿,这些参赛的教友提前两个月就做准备,要把道理稿背熟。演讲时要求不看稿件,而且要配上手势。传教节这天,神父与其他评委一起给演讲者打分,按分数高低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向演讲者颁发奖品,这样既调动了教友学习道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友关心和参加福传的热情。
    由于神父对传教工作的重视,他的堂口每年都有人领洗,还有讲道员外出讲道。   
不忘培育圣召 
    他知道教会的重建,不仅仅是建教堂,更要培养教会接班人,把这看成是牧灵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他非常重视、发现、鼓励并培养圣召。他看到神父缺少,就在自己服务的堂区组织男青年参加圣召学习班,参加者都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每两月举行一次,每次都有数十人。每年轮流在一个堂口举办,学习教理知识,讲解圣经。阅读圣人行传,教他们唱圣歌,讲解修道的事情,教育他们要虔诚敬主立好榜样,热爱教会,献身教会等。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抽出时间为男女青年举行避静,引导他们听从耶稣的召叫,度圣召生活,服务教会,当年那些参加避静的青年有许多今天成了司铎,当了修女。这都是他培养的结果。
    面对今天圣召缺乏的时代,每个神父都应该关心圣召,鼓励圣召,发展圣召。

推行圣经学习

    我们现在提倡教友读圣经,学圣经。其实他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动教友学习圣经了。大概是在1983年左右,大陆印刷了《新经全集》,他买了许多本每个堂口发一本,要求教友在念晚课时,一人恭读,众人聆听。同时号召教友自己出资购买,在家里阅读。不仅如此,他让有文化的年轻教友抄写圣经,为的是让他们牢记圣经,更深刻的了解圣经,认识耶稣,聆听福音圣训,实践天主圣言,在生活当中活出福音精神,做名实相符的基督信徒。
    老吴神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牧灵经验,他虚怀若谷,敏而好学;他关心教友如同亲人,视其需要为自己的最大责任,他坚守岗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是我辈学习的良好风范,他的德表必定会激起更多年轻司铎牧灵和福传的热情!

本文标题:怀念吴广普神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