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找,必找到(四十九)


2008-12-11 09:39:03 作者:徐保禄 译 来源:信德报(总第358期)

问题68:福音许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许多人跟随耶稣,肯定是因为他们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以为他就是那位将要在他们的祖国恢复正义、重振和平的默西亚。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的那天,他的一大群门徒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欢迎他的(参阅谷11:8-10)。接下去发生的一切令他们如梦初醒。耶稣很清楚这一切必会发生:“你们都要为我的缘故而跌倒”(玛26:31)。他的悲惨死亡使许多希望成为泡影。沧桑巨变并未发生,还得回到严酷的现实。
    路加福音给我们讲述了:复活的基督怎样在通向厄玛乌的路上与他两个垂头丧气的门徒相伴而行。他没有试图重新唤醒他们破灭的希望,而是给他们解释:“默西亚的光荣”(24:26)与他们所想象的完全不同。它不是一种政治性的变革,而是复活的主的临在,使我们的心变得“火热”(24:32)。基督“坐在天主的右边”。他在地上既没有宝座,也没有朝臣供他像显赫的君王一样凌驾其上,作威作福。“从今以后,我们的生命已和基督一道藏在天主内了”(哥3:1-3)。福音没有许下进步,而是许下一种为复活基督的临在所支持的生命。
    如果基督活着,那么希望便也活着。“耶稣基督从死者中复活,重生了我们,为获得那充满生命的希望”(伯前1:3)。我们的期待可能会失落,但我们的希望却永远不会破灭,因为它在基督内汲取营养。复活奥迹教导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可想象或可预言的事物之上。为厄玛乌路上的门徒来说,对基督真光荣的发现要求他们给自己对更好将来的理解进行痛苦的重新评估。但他们前进的愿望因而重新复苏,而且比以前更为强烈。于是他们急忙赶回耶路撒冷。
    在圣经中,许多信仰者期望在尘世发生积极的变化。在福音的开始,童贞玛利亚以歌声表达了她对更大正义的希望(路1:51-53),因为她是她民族的一分子,而天主曾通过具体的幅度教给这个民族希望:从奴役中解放,一片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地,后来是一位默西亚,甚至普世和平。如果复活使我们的希望从任何可定义的对象中解救出来的话,它并没有削弱对更好未来的渴望。它甚至或许是这种渴望不断复苏的隐而不露的原因。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任何事物都未能阻止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苏醒,即使在最暗无天日的时期也是这样。那是因为:基督的复活一次而为永远地使始料未及的成为可能,打开了“开了无人能关的门”(默3:8)。人类虽不是常常意识到,却渐渐开始认识到:历史并不是循环往复,而是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

  (连载四十九)
版权所有(c)  泰泽出版社
71250 Taize France

 

本文标题:找,必找到(四十九)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