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同情·同在·拯救


2013-04-30 08:36:45 作者: 特约评论员 : 漠道

    灾难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没有规则,无法阻止;强大的让人畏惧,可恶的让人怨恨。它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来,却偏偏在任何时候都会来,而谁也想不通,也说不出它为什么要来,又为什么要来到自己头上。用因果论把它归罪于人作恶的结果吗?约伯和雅安人不同意,所有在灾难中受伤或死去的无辜孩童也不同意。用虚无论把它归罪于世界的本态吗?我们的幸福经验不同意,我们对美好的坚信和憧憬更不同意。无论是轴心时代的精神导师,还是科技时代的各方巨匠,都无法给出折服人心的回答。事实上,语言很无能,连在安慰和悼念时都显得那么苍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受苦人的哀号和哭诉面前,连上天也保持沉默的原因。

    然而,沉默不等于冷漠;上天不会无动于衷,祂以行动代替回答。祂的行动不是旁观者的同情,而是亲近者的同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得以幸存的犹太作家,埃利·维瑟尔讲说,有一天,德军把囚犯们集中在刑场,让他们目睹一个九岁犹太小孩被绞死的情景。当小孩被吊在绞刑架上时,一个囚犯撕心裂肺地喊说:“天主,你在哪里?”维瑟尔突然在内心里听到一个答复:“他就在那里,在绞刑架上!”是的,此时此刻,天主不在别处,不在“高高挂起”的幸福天廷,不在丧心病狂的德军中间,不在爱莫能助的囚犯身旁,而是在绞刑架上!那被吊起的无辜小孩,不正像被钉起的耶稣基督吗?

    基督名叫厄玛努尔,他不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不了解人的困苦甘甜,不能同情人之弱点的神,而是“在各方面都与我们相似”(希4 :15)的“没有把持神之尊位”(斐2 :6)的人,是与人同在的神:他经历过人所经历的一切,甚至包括逃离、背叛、侮蔑、疼痛和死亡;他目睹过自然灾难(路13 :4),体验过人间疾苦(依53 :3-4;玛14 :14),亲历过生离死别(若11 :33-38;19 :26-27)。他之所以经历这一切,是出于对我们的同情,而这种同情是同在。同在意味着不离、不弃,意味着怜悯、关爱,意味着陪伴、拯救。

    还有比爱更强大的拯救力量吗?其实,就像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说的,我们的得救正在于被爱:“一个人在其生命中经历到大爱的时刻,就是他‘得救’的时刻,因为这大爱赋予他生命新的意义……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他需要确定地说出:‘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是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是其他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就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 8 :38-39)。

    假如这种绝对的爱绝对确定地存在,那么无论在他特殊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人都‘被救赎了’。这就是耶稣基督‘救了’我们的意思。经由他,天主为我们是确实的,祂不是世界遥远的‘第一因’,因为祂的唯一子成了人。透过他,每个人都可以说:‘我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 2 :20)。”(《在希望中得救》,第26号)

    基督信仰的确定性就在于此:无论在什么境遇中,我们都不孤单,也不绝望,因为深爱着我们的基督与我们同在。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该安于现状;基督在苦难中走近我们,是为陪伴、安慰和拯救受苦的我们,而不是为让我们停留在苦难中,好与受苦的他同在:我们不是他的救主,而是相反!是的,基督不仅是个苦人,还是个救主;不仅临在于“最小的弟兄”身上(玛25:40),还临在于所有向“最小的弟兄”伸出援手的人身上。是的,爱不单单是同情,还是同在;不单单是同在,还是拯救。“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我?”这声呼喊既是基督与身处绝境者同在的表达,也是他对援救者的召唤:你们不要舍弃我最小的弟兄,不要忘记昨天的汶川人,今天的雅安人,不要躲在自私的安乐窝里,不要疏忽你们继续我拯救工程的使命,不要熄灭我本应在你们身上亮起的福音之光,燃起的爱德之火!

本文标题:特稿:同情·同在·拯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