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由芥子和酵母的比喻想到的(二)


2018-04-12 14:32:28 作者:高超鹏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8年3月26日,12期(总第762期)

    性急是很多痛苦发生的原因。有位神学家说过:今天的人越来越失去了做接生婆的技术。接生婆必须要等瓜熟蒂落,不可以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出来。性急是不成熟的表现,被急躁所捆绑,背后有担心和惧怕,从信德的角度来看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耶稣也着急过:“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我有一种应受的洗礼,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49-50)不过,耶稣的“急”是在信德和爱德内的急,是急而不乱,快而不惧,表达他多么期望人获得救恩。圣母在领报之后,也“急速”动身去看望她的表姐。性急与信德内的马上行动完全不同,性急背后有惧怕,而信德内的马上行动却是对天主旨意的敏锐反应,是对天主旨意的顺从,内心充满平安。耶稣在得知拉匝禄病死之后,没有马上过去,而是在原地逗留了几日之后才去,因此也遭到拉匝禄姐姐的抱怨:“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绝不会死。”(若11:21)性急是只想用人力解决问题,耶稣的“缓慢”却见证着天主的全能(若11:42),作为天国的门徒必须要学会等待,等待天主的行动。
    这个世界要求速度、追求效率,因为它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正如若望宗徒在告诫教友时所说的:这世界和它的贪欲——肉身的贪欲,眼目的贪欲,以及人生的骄奢——都要过去,只有履行天主旨意的人才永远存在(参阅若一2:15-17)。时间(不多了)就是追求速度的世界最大的恐惧。
    能够战胜世界的恐惧的就是天国的缓慢,缓慢不是懒散,而是平安的证明,平安是天国的主要特征。心中焦急正是缺乏平安和信赖,因此,我们要走进天主的节奏中,耐心等候天主的引领。天主有自己的时间表。“事事有时节,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拨除栽种的亦有时……”(训3:1-8)。拔苗助长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把苗弄死。“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他藉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希1:1-2)
    我们常常被急躁所捆绑,希望天主马上答应我们的祈求、立刻解决我们的困难(痛苦、不正义、战争、宗教迫害),稍有慢待,就生气抱怨,如此,天主就好像一个店小二,我们一进去,天主就得赶快热情招呼,点上一碟平安、二碗健康、三两喜乐……然后吆喝着赶快上菜,菜上慢了,就训斥、大骂店小二,甚至威胁给差评,下次不来了,结账时还要求打折。到底我们期望一个全能仁慈的天主?还是一个店小二?如果我们期待一位全能仁慈的天主,那么就得按照天主的节奏和计划,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性急是我们在主导和行动,缓慢却是顺从天主的节奏。基督徒要戒急戒躁,学习全心服从天主。
    天国的缓慢不是懒惰和闲散,“急”是为了求成,“懒”是无所事事,“散”是没有目标,这些都与天国的发展相去甚远,真正天国的发展却是在于配合天主的旨意。如果我们的行为都配合天主的旨意,那么天国的发展也不“缓慢”,往往由于急、懒、散,我们的行为与天国背道而驰,如此拖累了天国的正常发展。米兰主教马尔蒂尼枢机说得好:“教会发展缓慢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我们总想做一切。当我们总想做一切,不就是将自己当成救主了吗?”
    在“急”中人们关注的是事情及其效果,而天国的“缓慢”则邀请人注意赐人安静、平安、希望的天主。在“急”中只有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量变,在天国的“缓慢”中则有生命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由小到大,由酵母到面团,由芥子到大树。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将教会放在“缓慢”的发展中。

四、低调

    张扬是人的本性,吹牛炫耀、得意忘形、沾沾自喜都是高调心理下的外表张扬。低调却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不张扬。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讲的就是对低调心态下的谦虚的赞赏和肯定。比喻中,芥子的成长以及酵母的发酵,都具有低调的特征。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天主往往是一个低调的天主,而天主也选择低调的人去执行他的旨意。
    带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的梅瑟,自幼在皇宫长大,跟太子情同手足,年轻时自觉得天独厚,很了不起,于是,没有等天主发言,他就贸然行动,妄图凭一己之力,拯救他的同胞。结果不但大败而归,还不得不仓惶逃窜。在彻底的失败中,他终于明白:没有天主,他什么都不能做;不要说拯救别人,就连自己都拯救不了。于是,梅瑟学会了沉默、隐藏、忍耐,从此后,在他身上再也看不见起初的那份张扬,他变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牧羊人。当梅瑟懂得谦卑沉默时,天主走近他,于是,他伟大的一生才开始了。
    旧约在记载天主显现给厄里亚先知时,把天主的低调完全表达出了:“上主吩咐他说:‘你出来,站在山上,立在上主前面。’那时,上主正从那里经过,在上主面前,暴风大作,裂山碎石,但是,上主却不在风暴中;风以后有地震,但是上主亦不在地震中;地震以后有烈火,但是上主仍不在火中;烈火以后,有轻微细弱的风声。厄里亚一听见这声音,即用外衣蒙住脸出来,站在洞口”(列上19:11-13)。天主没有在张牙舞爪、气吞山河的霸气中显现自己,却在几近无声无息的微风中显现自己。
    耶稣的生命更是低调,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纳匝肋的人根本不认识他。斐理伯遇到纳塔乃耳,给他介绍耶稣,当得知耶稣出身于纳匝肋时,纳塔乃耳便向他说:“从纳匝肋还能出什么好事吗?”(若1:45-46)他多次显奇迹之后,都要求人家不要到处宣扬:在治好一个癞病人之后,耶稣对他说:“小心,不要对任何人说。但去叫司祭检验你,献上梅瑟所规定的礼物,给他们当作证据。”(玛8:4);在使两个瞎子复明之后,耶稣严厉警戒他们说:“你们当心,不要使任何人知道。”(玛9:30);在显圣容之后,从山上下来的时候,耶稣嘱咐几位门徒说:“非等人子由死者中复活, 你们不要将所见的告诉任何人。”(玛17:9)犹太人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迫害耶稣,耶稣遂离开,在离开的时候,“有许多人跟随他,他都治好了他们;且警告他们不要将他传扬出去;这是为应验那藉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看,我的仆人,他是我所拣选,我所钟爱的;他是我心灵所喜悦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他身上,他必向外邦人传布真道。他不争辩,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已压破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灭的灯心,他不吹灭,直到他使真道胜利。外邦人将要期待他的名字’。”(玛12:15-21)耶稣把自己与门徒的关系比作师父与徒弟的关系(玛10:24-25),并要求他们跟随他,跟他学,就是学习他的低调——良善心谦(玛11:29)。
    耶稣的大弟子伯多禄一直是一个高调的人,耶稣预言门徒跌倒时,伯多禄却信誓旦旦地说:“即便众人都要跌倒,我却不然。”即使耶稣明白告诉了他的背叛,他更加激烈地说:“即便我该同你一起死,我也绝不会不认你。”(谷14:26-31)直到鸡啼之时,信誓旦旦的伯多禄才幡然醒悟,泪流满面。耶稣复活后在海边显现给门徒,在委托羊群给伯多禄之前,三次问他“你爱我吗?”伯多禄前两次都是很爽快地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当听到耶稣第三次还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伯多禄低下高傲的头颅,谦卑地说:“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若21:15-17)。天主要打击心高气傲的人,提拔自谦自卑的人。
    天国的发展不需要自吹自擂、不需要大喊大叫,却需要默默的见证。听命至死的耶稣、承行主旨的圣母、不发一言的若瑟都是低调的榜样,是所有基督徒学习的楷模,这可能就是耶稣用芥子和酵母来比喻天国的目的之一吧。

五、降落

    教宗方济各对芥子和酵母的比喻有一种独特的见解。他于2017年10月31日(常年期三十周星期二)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指出:为了促进天国的成长,我们要有撒下芥子和搅拌酵母的勇气。酵母无法在面粉中发酵,它必须被搅拌并揉于面团中才能发挥功能;芥籽无法在空中生长,必须被撒在土里才能长成大树。如果没有如此的降落,芥子和酵母的内在力量就不会爆发出来。教宗指出:“天国依靠圣神的力量,从内部成长。教会总是敢于拿起和投注,敢于拿起并搅拌,即使曾经害怕这么做。我常常看到有人更倾向于一种保守的牧灵,而不愿让天国成长。我们原地踏步,缩成一团,自我感觉良好,可天国却不成长。为使天国成长,我们要敢于撒下种子,搅拌酵母。”的确,撒下种子,会失去它;搅拌酵母,会弄脏手。因为在撒播天国的过程中常常会失去些许东西。那些宣讲天国却幻想着不弄脏手的人是有祸的。他们是古董的守护人,喜欢好东西,不喜欢那可以释放力量的撒播和搅拌的举动。教宗指出:“在我们内,在受造界内,有一种爆炸式的力量,那是给予我们希望的圣神。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圣神。”正是圣神在推进天国的发展。教宗最后邀请我们问自己这些问题:“我的望德如何?它是一种幻想,一种‘或许’呢,或者我相信在望德中有圣神的临在,我与圣神交谈?”
    在信望爱三德中,望德是最谦卑的美德,而“望德不叫人蒙羞。”(罗5:5)即使它微小如芥子和酵母,而天国的成长就寄望于这来自天主的“微小的、发展缓慢的、低调的、降落的,但却充满生命”的望德。
    主啊!我现在明白了,为何你不让我把教会做大做强,为何你不给我即刻的成功和满足,为何你不许我以重权高位去拓展教会,是不让我在唾手可得的成功中、在骄傲自大里、在张扬炫耀下迷失自己。你用跌倒、软弱压服我的骄傲;你用多次失败、一无所获磨炼我的急躁;你用圣言的力量、教会的权威指给我道路、真理和生命。主啊,求你可怜我,求你驱除我的张扬膨胀,净化我的急躁疯狂,求你以你的渺小谦卑、安静平安充满我的心,将你的天国降临到我的心中吧。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全文完)

本文标题:由芥子和酵母的比喻想到的(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