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福缘门八十二号


2002-11-14 10:55:54 来源:信德报(第170期)

    这个地方我喜欢——
    喜欢自有喜欢的理由:安全、宁静、安宁。而且有我喜欢的竹,可爱的狗,为人不错的房主,好看而又耐读的书,以及肝胆相照的朋友。
    院中之院,所以安全;远离闹市,所以安静;少人搅扰,所以安宁。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正适合阅读、适合写作。当然,也适合静心,适合安神,适合安歇以消除劳顿。还有,就是如果愿意偷懒,还可以天天做“卧龙”,日日当“睡星”。背背床板,会会周公。直到把床板背烂,直到把周公会烦。
    小小院落,有竹数株,颇似郑板桥画中的那种:挺拔清秀,不壮不粗。但劲挺坚韧,竹节明晰如洗,叶片横生,颇有乱态。难怪那么样的招人喜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大概这就是许多人——特别是文人雅士贤者圣徒喜竹爱竹的真正缘由。竹,总是容易让人想起空已虚心,想起豪迈凌云,想起高风亮节与脱俗超尘。繁忙劳累之余,漫步闲庭,总喜欢对着竹,于风中雨中听声,在日下月下看影。然后静思“乾坤揭主荣”,然后细想“碧穹宣化工”。乐在其中,其味无穷。
    狗有两条,一小一老,一胖一瘦。小的胖乎乎,肥嘟嘟,叫甜甜。老的结实,精瘦,叫欢欢。甜甜跟欢欢都健康强壮,不过颜色不太一样:甜甜黄白相间——白的底,黄的斑;欢欢纯白一片,而且白的彻底,白的全面。两条狗常在一起开玩笑,没大没小的戏嬉打闹。特别是甜甜,孩子一样淘气,顽皮,用爪子一下一下的打欢欢的脸,用尾巴一下一下的扫欢欢的鼻眼。而且,有时候还会趁欢欢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到身后,咬着欢欢的尾巴向后拖去……大多数时候,欢欢都能耐得住那个烦,任它去闹,任它去玩,很有一点大人气度,长者风范。不过,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情绪太糟,或者二者兼有,偶尔,也会给点脸色,发点脾气。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欢欢吃饱了,在太阳下晒暖暖,睡大觉。甜甜又去玩闹。欢欢先是不睬不理。继而呜呜低语,仿佛已经生气。再接下来,神态就已流露出了一些不快。是没有觉察,还是无法克制甜甜还是没有中止罢手。终于,欢欢大怒,纵身而起,猛然一扑,扑出甜甜老远。甜甜随即落地,仰面朝天。而后,嗷嗷几声,翻身爬起,灰头灰脸的溜去。是否甜甜会因此而自尊受伤呢,也说不定的。事情过后,是欢欢先去找甜甜呢,还是甜甜先去找欢欢呢,不得而知。所可知者是,没过几天,又看见它们和好如从前。玩着闹,闹着玩,在冬日的太阳下一起晒暖暖。非常的和睦,非常的幸福,院里因了甜甜和欢欢,也多了些许活力,多了些许生机,多了些许诗意和情趣。
    也许是天性使然:特别的喜欢老北京人的雍容平和善良宽厚与迎面扑鼻的书卷气,以及那份散淡随意与幽默风趣。恰好作为房东的老人正是那样一种人。因而,我们一见如故且一往情深直到如今。要是有什么难处,需求,只要打个招呼,老人一般都会想方设法尽力帮助尽量满足。而我们呢,放假回家,也总忘不了邀老人聚一聚,叙一叙。开学归来呢,也大都会带一些各自家乡的土特产什么的,送给老人,表达一些敬爱之心。平常日子里,也会隔三差五地去老人那里坐一坐,跟老人唠嗑。老人乐,我们也乐,大家一起乐,那份温馨,那份祥和,真是难得。好一段流金岁月!
    客居京城,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小屋读书。读那些好看而又耐读的书——包括先秦子学里的孔孟老庄,包括宋明理学里的程朱陆王,也包括西哲与西哲史,还包括域外小说与散文随笔。书山探路,学海泛舟,有“匆匆走”,也有“逍遥游”。既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愉快轻松,也有“蚂蚁啃骨头,久啃啃不动”的艰辛与沉重。苦乐其中,只有当事者心知肚明。能够“于无字句处读书,与有肝胆人共事”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赖主恩佑,赐我此福——与我同住共处的阿牛神父,正是这样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人如其姓——勤劳如牛,善良如牛,实在温厚如牛。遇事不太多说,只是默默的做。——是他的一惯风格。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付出最多:找房子,安电话,办暂住。淘米和面,烧菜做饭,洗锅刷碗,买票接站,他总是争着干。偶有聚会,出去吃饭,也总是他抢着付钱。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偶然。在我看来是植根于他的祈祷精神——无论是读经灵阅,还是做弥撒念日课,以及半月一次雷打不动的办神工,他都是非常认真的做,没有一点马虎,真正一丝不苟。——这一点对我的影响至巨至深,相信这种影响不只局限于我一人,一定还会波及到与他有所接触的许多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潜移默化。每当想起或提及阿牛神父,我都有说不尽的感激。同处共住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他的分担,体谅与尽力相帮,我一定无法在带领避静方面帮忙好些地方,也一定无法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写成一篇一篇或短或长的文章,与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们分享。人们总是喜欢把出演的人请到前台,把聚光灯打到舞台的中央出演人的身上。又有几个人能想到在台下幕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的辛苦和付出……
    福缘门八十二号——
    离颐和园不远。就在圆明园的旁边。非常方便去“万圣”,去“风入松”,去“国林风”。而且临北大。而且近清华。
    这样的地方,曾经让我神往,而今正在安享,相信未来的日子里,也会常常让我怀想。(梦影)

本文标题:福缘门八十二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