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死而富是一种耻辱


2006-06-01 09:03:44 来源:信德报(第267期)

——石油大亨的慈善观

    当一个人拥有了或许自己几辈子花不完的钱之后,那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受“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这种文化理念的影响,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进入暮年后把一辈子积攒起来的财富捐赠给社会,被传为佳话。
    作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当年雄心勃勃的洛克菲勒采取了一系列非凡的行动来聚敛财富。
    1895年,美国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全国开始出现一股开采石油的热潮。洛克菲勒凭着企业家特有的敏感,预见到这一项既充满风险又有利可图的事业,值得一做。
    于是,这位聪明的年轻老板,同合伙人一起,雄心勃勃地去争购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到19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所经营的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美国出售全部炼制石油的90%。
    当时,传来利马找到一个大油田的消息。可是由于受提炼方法的限制,含碳量高,因此称之为“酸油”,每桶的售价仅15美分。洛克菲勒富有远见,坚信总有一天能研究出提炼“酸油”的技术,油田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他在董事会上郑重其事地提出,要买下这个大油田。一石激起千层浪,绝大多数董事强烈反对。主意已定的洛克菲勒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斩钉截铁的说:“我将冒个人的风险来做此事,必要的话可以拿出自己股份的200万甚至300万美元!”董事长的自信使大家改变了态度,一致表示同意。
    后来不到两年,他便率领科研人员找到了炼制“酸油”的方法,油价由原来的每桶15美分飙升到1美元。标准石油公司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年盈利达到几亿美元。
    在洛克菲勒大展宏图的年月里,对金钱财富的痴迷和追求被他视为人生最大的乐事。然而自打退休以后,这位家产万贯的富豪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因为他被许多人所唾弃。
    洛克菲勒在深深的愧疚中进行着痛苦的反省,认识到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决定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感恩的心。
    洛克菲勒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金钱和快乐不能画等号。他决定改变后半生的生活,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以惠及子孙,不让他们像自己一样被“千夫所指”。洛克菲勒在遗嘱中写下了“死而富是一种耻辱”这种类似禅语的句子。
    在晚年,洛克菲勒以满腔的热情献身于慈善业。为了使慈善业成为一项永久的事业,他倾其所有,慷慨捐赠,创办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明确地规定了基金会的工作方针:要把慈善事业办得最好,首先必须找出贫穷或失败的原因,然后再试着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将缺点加以改正,最终取得圆满的结果。多年来基金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疟疾和黄热病肆虐全球时,向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及时地提供了资金,有效的遏制了疾病。年迈的洛克菲勒在把原来从社会上取得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后,感到心情格外轻松,精神非常愉快。他在外面与朋友聊天、打球,资助经济拮据的人。在家里教育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由于做到了完全的超脱世俗,洛克菲勒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前半生的洛克菲勒为金钱而奋斗,迷失了方向。但是到了晚年,他却翻然悔悟,石油大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金钱无法换来的健康和长寿,享受着财富无法带来的平静和快乐,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梅乘骏摘自《新民晚报》2005年12月2日

本文标题:死而富是一种耻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