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蒙古教会资助清贫学生到首都升读大学,学成回馈家乡


2007-03-12 11:02:48 来源:天亚社

    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住在圣母圣心女修会大楼四楼的学生都是各自省内全级第一名,却没有很大希望能继续升读大学。
    不过,他们梦想成为银行家、环保家及外交官。十七岁的多卡(Doc)是家中长子,有五名弟妹,他承认暗地里希望有天能入读乌兰巴托的大学。多卡忆述:“我们听闻有位外籍女士来与优异生面试时,都感到很兴奋。我变得更勤奋,真的想考取奖学金攻读市场学。”
    修会的学生宿舍共有四十一名青年,有些来自逾千公里外的地方,但都有着类似境况。菲籍玛利费.谢比尔(Marife Sebial)修女便是那位外籍女士。她花了很多时间在国内四处奔波。有时她会乘搭火车及内陆机,但更多时候都是坐四驱车在路上颠簸奔驰。当她需要探访游牧家庭,便会驾车到他们的蒙古包。但他们有时也会到市镇找修女,希望她能把家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带到首都,因为大部分高等学府都设于首都。
    甄选分三步骤,面试是第一关。学生还需到省会参加大学入学试取得合格成绩,然后再到首都进行最后面试。当选者到首都上课前,须签署协议,承诺学成后回乡工作,学以致用。该奖学金计划由德国天主教海外资助机构“德国天主教开发计划”资助,圣母圣心会修女负责甄选学生及检视求学进度。现在的四十一名学生,来自不同省份,正就读大学一、二年级。奖学金足够支付学费及生活费。
    谢比尔修女向天亚社解释:“每个省会都有几所学校,所以很难才能选出最好的学生。”
    偏远地区的校长、老师及社工协助确认申请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但很穷困,通常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大学一年学费约二至六百美元,高于省内贫困家庭的全年总收入。很多清贫家庭每年收入少于一百美元,但要供养三至八名孩子,有些家庭没有父亲又或双亲失业。这些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及宿舍度过。他们亦会定期到由圣母圣心会神父管理的田清波中心的图书馆,有些主日会去圣堂。
    来自不同地方的奥云图亚(Oyuntuya)及尼亚木苏伦(Nyamsuren)自从入住学生宿舍后成了好友。奥云图亚对天亚社说:“我们常参与弥撒,因为喜欢唱歌,也喜欢玩乒乓球。”宿生中没有天主教徒,但他们会参与修女安排的外展社会服务计划。
    来自胡夫斯古勒省十八岁的恩赫巴亚尔(Enkhbayar)解释:“我们获得资助,想回馈社会,有时探访家庭以示关心。有些同学教小朋友英语。”自从他的母亲生病,父亲又因意外导致伤残后,他本已放弃升学念头,故他很感激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让他能攻读外交关系。
    修女想学生毕业后能回乡工作的愿望能否成真仍是未知数。但这愿望并非单方面。正在国立大学攻读再生能源学的博洛特斯(Bolortes)说:“毕业生回乡工作很重要,尤其是零四年末冬灾后,大量郊区居民迁徙到首都。”她指出,首都人口已直迫一百万,附近地区及郊区乡村则人口稀疏。全国人口约有二百五十万。

本文标题:蒙古教会资助清贫学生到首都升读大学,学成回馈家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