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耶稣复活的历史和超性意义


2009-04-09 13:53:33 来源:信德报(总第370期)

    耶稣的复活是基督信仰的最高真理,这个真理是最早的教会团体信仰和生活的中心,是教会圣统所传递下来的基本信理,是新约圣经所确定的信念,是古往今来教会所 训导的巴斯卦奥迹的精髓。拜占廷东方教会礼仪论及巴斯卦奥迹时,有这么一段话说:“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以自己的死亡战胜了死亡,赋给了死者生命。”
    有史以来从没听说过有谁死了又自己复活起来,成了新人,度一种新的生命,基督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一个。到底耶稣基督的复活有什么可信性呢?教会的要理 从历史和超性两方面来证实基督的复活的确是一件发生过的事迹。我们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新约圣经的记载证明耶稣的复活是有稽可考的事实。大约 在公元五十六年左右,圣保禄给格林多人写了第一封书信说:“首先,我把我所领受的传授给你们,那就是基 督照经上所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并按照经上记载的,第三天复活了。而且显现给刻法,又显现给十二位宗徒。”(格前十五,3-4)圣保禄所说的这些,是 他在大马士革城门悔改皈依基督后,所知道的有关耶稣复活的真消息,也是他亲身的体验。(宗九,3-18)
    我们再往前推。路加福音第廿四章第五到第六节记载两个身穿耀目衣服的人向寻找耶稣遗体的妇女们说:“你们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 安葬耶稣 遗体的墓穴空空如也,这是整个巴斯卦事件中所发生的第一个现象。当然,墓穴空无一人并不能直接证明耶稣已经复活的事迹,耶稣的 体不在墓穴内,这也 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不过,坟墓里面空无一人,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征兆和记号了。继那几个妇女之后,几位门徒赶到耶稣的墓穴,也发现同样的情形,这又对耶稣的 复活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了。圣若望在他的福音中写说:“耶稣所爱的另一个门徒……也进入了坟墓,发现殓布放在地上,他看见这一切,就相信了。”(若廿十,2,6,8) 若望宗徒所说的耶稣所爱的那另一个门徒,其实就是他自己。他以第三人称来描写自己亲眼所看到的令他信服的事迹。这不得不叫人这样设想:圣若望宗徒一看到坟 墓中没有耶稣 遗体的各种现场迹象,立刻觉察到耶稣的 身体不翼而飞,这绝不是人为的事,而且,耶稣的复活也绝不是恢复现世常人的生命而已,就好像拉匝禄的复 活一样。
    复活的耶稣最先显现给几位热心的妇女,这几位妇女把所见所闻的传报给宗徒。后来耶稣也显现给宗徒,首先是伯多禄,接着是他们全体。因着伯多禄的见证,当时耶 路撒冷第一批信友团体才得以激动地说:“主真的复活了,并显现给西满(伯多禄)了。”(路廿四,34)
    总之,巴斯卦节那几天所发生的事催促每一位宗徒,尤其是伯多禄,全力以赴,建立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巴斯卦节清晨为纪元。宗徒由于是耶稣复活的亲眼见证 人,所以成了耶稣所建立的教会的基石。第一个教会团体信友的信德乃是基于“具体的人” 的见证。这些具体的人是首批教会团体信友都认识的,而且大都还活在他们当 中。这些具体的见证人首推十二位宗徒,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先后见过复活的耶稣,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第十五章第六到第八节写到:“此后,耶稣又一次 同时显现给五百多位弟兄,其中多半到现在还活着,有些已经死了。随后显现给雅各伯,给众宗徒,最后也显现给我这个像流产儿的人。”
    耶稣复活前后的身体虽然同属一个,不过,复活后的身体却已进入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状况,具有复活之前的身体所没有的新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复活后的身体已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这样的光荣的身体,耶稣能够随时随地随意出现,因为他人性上的一切已不再为地上的环境条件所约束,他完全只属于天主圣父。
    耶稣复活并不是重新回到地上现世的生命,好像他生前所复活的亚依洛的女儿,纳因城的少年和他的好友拉匝禄一样。耶稣所复活的这些人是靠他显的奇迹,是靠他神的能力而起死回生,恢复地上现世常人的生活的,到了某个时间,他们仍然像众人一样,要再度死亡的。至于耶稣的复活则大不相同,复活的耶稣,他的身体已从现世会 腐朽,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状况进入永生,不受现世时空约束的境界。耶稣复活的身体充满着圣神的德能,参与神性的生命,他已不再是现世的人,而是天上的人了。
    耶稣的复活具有现世和超性双重意义,现世意义即历史意义,说明耶稣复活是在历史时空中发生过的真实事迹。超性的意义是指耶稣的复活虽然留下很多历史痕迹,但 这些可以经验到的痕迹并不足已完全说明复活这件事迹所蕴含的全部内容。比如,我们都知道耶稣复活了,但他是怎么复活的,却没有人知道,他复活后所得到的新生命 又是如何的,更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出来,或许只有宗徒们能够略知一二,其他的人只有凭信德来接受,因为那必竟是信德的奥迹。  ( 摘自《教理解释》卷一

 

本文标题:耶稣复活的历史和超性意义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