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七:梦与寻觅(1)


2024-05-14 15:09:45 作者:王正光 来源:信德网

世界上谁没有丢过东西,谁没有心急火燎翻箱倒柜地找寻过东西?有些东西想找找不到,却又在无意间发现了,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都有过这种经历。但是有些东西丢失了,或者神对你的赠予,如果没有梦的启示或神的助佑,就很难寻踪觅迹,或失而复得。谓予不信,请往后看。

(一)寻找物品

①寻收据

荷兰驻瑞典大使马特维尔,于1761年来到瑞典履职,大使任期届满时便回到本国。后来他就驾鹤西游了。有一天,大使的遗孀接到一个珠宝商寄给她的一张账单,说他丈夫生前送给她的高级戒指与项链等贵重礼物,都还没有付钱,要求她尽快支付这笔欠款。这位遗孀大吃一惊,就她所知她的丈夫平时从未赊过账,但她翻遍了整个家,也没有找到收据。无凭无据,又怎么说得清楚呢?

这时他想起了瑞典鼎鼎大名的史威登堡先生。她旧地重游,千里迢迢从荷兰来到瑞典,肯求这位通灵大师到冥界走一遭,去问问九泉之下的丈夫,这些珍宝的收据到底放在了哪里?这位受上帝召叫的通灵人物,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愿意到地府去一趟。当他的魂魄进入灵界后,很顺利地就找到了那位大使,问清了收据放置的位子后,很快就从冥界回到了人间。史威登堡定了定神,对大使遗孀说,收据就在卧室衣柜的第几个抽屉里。听到这句话后,大使遗孀大失所望,她说:“那个抽屉我不知翻过了多少遍了,连收据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史威登堡解释说:“你丈夫说,那个抽屉里面有个暗格,请将抽屉底层打开,不妨再去看看。”回国后,这位遗孀照此办理,果然发现抽屉底下有个暗格,打开这个抽屉里隐而不显的屉中屉,发现家中所有重要的文件都在里面,其中就有心急如焚,遍寻不着的那张收据。

俗话说,一个人放得巧,十个人找不到。可见有些东西是可以找到的,有些东西若没有当事人的指点,是不容易找到的。但世事往往巧中有巧,倘若她的丈夫不是在瑞典任大使,他们就不会认识史威登堡,那么这张收据将会长久地隐形在暗格之中,那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见天日。说不定还会因此引起不必要的事端!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缘,即天意安排的机缘,表现为非常巧合的缘分!

②寻书稿

量子纠缠不分时间和空间,也没有阴阳相隔的壁垒森严。心灵的感应可以使活人和已经谢世的亲人的灵魂相互沟通,从而知到想知道的事情,弄清想弄清的问题。这是因为心有灵犀一点通。在神的操控下,当死者的灵魂感应到活着的人因他而遇到困难时,死者的魂灵可能主动上门,在梦中为其解难答疑,使之豁然冰释,而且有的不需要中间的媒介体,或者死者已经担任了上帝的神差。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晚年住在拉韦纳,史诗《神曲》刚一脱稿,他就到威尼斯去办事。不幸在那里染上了疟疾,回到拉韦纳不久,他就于19311321年9月14日去世了。但丁的两个儿子雅各和彼得埋葬了父亲之后,忽然发现《神曲》的部分手稿的最后的几个篇章踪迹全无。兄弟俩搜寻全屋,又找遍父亲遗留的文件,如此翻箱倒柜好几个月,依旧不见踪影。兄弟俩知道这事非同小可,十分忧虑,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有人劝但丁的儿子雅各,动手续写这部惊世杰作,使之完整出版。但是诗人雅各不甘就此作罢,更不愿动笔续写,怕狗尾续貂,佛头着粪,有损于父亲的宏篇佳作。他深切地希望他父亲的手笔能完美无缺的问世,而毫无遗憾。由于他对寻找父亲遗稿的执着的强烈思绪,终究传递到阴阳相隔的父亲那里。

一天夜里,雅阁在梦中看见神采奕奕的父亲身穿白袍,在灵光环绕中来到他的面前。雅各激动地问父亲是否还活着,但丁回答说:“是的,然而是在真正的世界中,不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日有所思的雅各,随后询问但丁遗作失踪的事,但丁回答说:“诗歌创作已全部完稿。”说着就拉着雅各的手,带他到自己生前的卧室,摸着一面墙壁说:“你要找的就在这里面。”但丁说完就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雅各请来但丁生前要好的一位律师做证人,一起来到父亲生前的卧室,在父亲用手示意的墙壁上,果然发现有一个以前从未有人见过的小窗,打开这扇窗门,果真在里面发现了13篇诗章,正好完整补足了《神曲》手稿的缺失部分。幸亏有如此美好的父子一梦,才使这部雄篇巨作,不留遗憾地世代相传。

真与幻相遇有时是由一个人的心灵把思想、情绪甚至身体感觉和当时的景况传到另一个人的心灵中,有时传得很远很远。由于量子纠缠的“魔鬼速度”,用光年计算的距离,转瞬即到,比光速快千百倍。心灵感应的梦就是“传心梦”。包括死者传来的梦,据科学家解释说,这是量子力学中关于粒子之间的感应。

③寻钥匙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双井村人,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

在他任华州知府的时候,有一天他在衙府里午间休憩,恍恍惚惚梦见自己来到一座村庄,看见一位老婆婆在自家门前烧香祈祷,案台上还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芹菜面,香味四溢。此时的黄庭坚觉得有些饿,端起来就吃。吃完后便走回衙门,这时方从梦中醒来,口齿间竟然还留有芹菜的香味。而且接连两天都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他沿着梦中的记忆,找到了这个村庄和那个老太婆。交谈中,问起供奉面条的事,才知道老太太是专给她女儿吃的,女儿去世多年,昨天是她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爱吃芹菜面,所以就在门外喊她回来吃面,每年都如此。黄庭坚问:“你女儿去世多久了?”老婆婆回答说:“已经26年了。”黄庭坚心里一惊,昨天正好是他26岁生日。老婆婆还说女儿很喜欢读书,写字,是一个安静文雅的姑娘,黄庭坚问道:“家里有没有留下女儿什么遗物?”老太婆把他引进屋里,指着一个大木柜告诉他说:“女儿生前所看的书,全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所以一直没有打开。”奇怪的是黄庭坚似乎一下知道钥匙放置的位子,没多时就找到了钥匙,打开了那个木柜。黄庭坚大吃一惊,发现他写过的文章,竟然全在这些文稿里。黄庭坚激动地跪拜这个老太婆,并认她为母亲,接回衙门颐养天年。后来黄庭坚在衙门后院建了一座小亭,并题刻石碑,作为梦中梦,身外身的记念。

人生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舟车,无缘遇不到,有缘躲不开。这里确有悟不透的人生奇遇,和无法理解的怪诞诡奇的事情。但是黄庭坚怜贫、爱老、惜缘的悲悯之心是显而易见的。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④寻鱼钩

汉武帝,为了演练水军作战,特意清淤凿岩,扩建昆明池。其实昆明池是个灵沼神池,古籍云:“尧时洪水,停船此池,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绝而去。”原来远在尧年舜日,有一个人在昆明池白鹿原的岸边钓了一条鱼,想是这条鱼太大,居然挣断了钩线,一个甩尾翻浪,逃之夭夭。但是这个钓钩、渔线,仍在鱼的口中没有脱开,成为这条鱼的肉中刺。光阴荏苒,时间如梭,不知过去了多少春夏雨雪,但往事并不如烟。

一天,汉武帝在睡梦之中,发现一条鱼托梦于他,求他帮助除掉那个折磨它的那个肉中的钩线。第二天,汉武帝来到昆明池上,果真见到一条大鱼口中衔钩拖索,对众人说:“这就是我昨夜梦中的那条鱼吗。”随从连忙“取鱼去钩而放之”,这条大鱼终于得以解脱,重新回归水乡,终于摆脱了钩索的的羁束。

这条鱼颇有灵性,知恩图报,三日后,汉武帝在这里获得了两颗明珠的回报。(出《三秦记》)

(二)寻找财宝

在5世纪英国的诺福克市,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名叫约翰·查浦曼。查浦曼是个贫贱而善良的小贩,当天主决定赐给他财富的时候,派天使进入他的梦乡,赐给他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梦,然后再让他按着梦的指引去寻觅宝藏。有一天夜里,查浦曼在梦中遇见一个人,说有一笔财宝要给他。这个人指示他到伦敦去,并告诉他只须站在伦敦大桥上等候,自会有人前来告诉藏有宝藏的地方。还告诉他说,这个宝藏的所有权就是属于你的,别人拿不走

查浦曼对这个梦又惊又喜又有些疑虑,但还是决定试一试。由于拿不出路费,他只好日夜兼程,徒步走了三天才到达伦敦。当他孤零零地站在伦敦桥上等待那个知道宝藏地址的人时,显得十分空虚与愁闷,心中茫茫然。没过多久,真有一个路过的店主来到他的面前,好奇地问查浦曼说:“你站在这里干什么?”诚实的查浦曼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做的那个财宝梦。在说梦时,他自知贫贱卑下,不好意思讲出自己的姓名和住址。(幸亏没有讲出来!)这位老板听了他的梦境之后不禁好笑地说:“朋友,我真替你难过,这样的梦你也相信?如果我相信这样的梦的话,我就会和你一样傻。”接着他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梦,他说:“前几天我梦到诺福克的斯瓦汉姆市,有个名叫约翰·查浦漫的小贩,说他家后园里有棵树,树下埋了一瓮钱币。如果我信以为真的话,就会到那个地方去挖取,那该是多么傻的行为呀!”

查浦漫一听,暗自惊讶,原来藏宝的地方,并不在山南海北的洞穴深窟,而是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急忙返乡,回家后就在自己院里一棵老梨树下挖地掘土,真的挖出满满一瓮金币、银币。在惊喜之余,他忽然发现脏兮兮的瓮盖上还写着一行字:“在我之下还有更大的财宝。”他决定再往下挖,果然发现一个硕大的箱子,打开箱盖,里面全是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他惊异之余,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地将这些财宝妥善收藏安置。

过了很久,当地决定重修教堂,并向市民征税,以支付这耗资巨大的工程款。此时查浦漫暗暗打听到所需资金的数目后,向教会宣布,这项工程费用全部由他一人承担,不要增加市民的负担。并且提出要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加建一座塔尖,使之更加完美壮观。斯瓦汉姆的市民,这才知道查浦漫梦中得宝的事情。据说这个重修的教堂就是斯瓦汉姆教堂。

查浦漫得到了财宝,但他没有被财富控制,而放逐自己走向堕落,而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在永恒的神的事业里,去潜心领悟灵魂的快乐。查浦漫以神为生活的中心,他捐资兴教的义举备受瞩目,人神共喜。这是天主早已预见到的。“天主原把智慧、学问和欢乐,赐给祂所喜爱的人。至于罪人,天主将积蓄贮藏财物的劳苦加于他身上,好将一切财物留给天主喜爱的人”。(训2:24~26)这个查浦漫正是天主所中悦的人,虽然他地位卑贱。

连载一

本文标题: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七:梦与寻觅(1)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