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 举办二十世纪历史研究计划


2019-04-05 08:50:05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三月廿三日于校园举行二十世纪香港天主教会历史研究系列首场公开讲座,主题为「香港天主教的传教历史」,讲者指宗座外方传教会神父建设初期香港教会,并一直关心民生所需与困苦,在堂区陪伴信徒成长。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与教区档案处和公教报,三月至八月合办连串讲座。这项历史研究计划将于本年十二月五及六日举行研讨会,结集多方对二十世纪香港教会的研究成果。
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龙神父三月二十三日于讲座上致辞时说,这项横跨一年的计划由三个教会机构合作, 透过讲座与出版刊物帮助众人认识教会历史。他邀请学者和信徒为这研究计划提交论文,以于研讨会上发表。

讲座探讨米兰会在港历史
首场讲座由近期回港教学的教会历史学家柯毅霖神父主讲。柯神父著有《从米兰到香港——150年传教使命》一书,讲述宗座外方传教会在港的工作。讲座上,柯毅霖神父分享他所属的宗座外方传教会在香港的福传方式,提出首个方式是建立基督徒团体和堂区,而服务堂区则是该会神父的本务。

传教士福传三方式
柯神父指香港是中国的门户,上世纪五十年代,不少传教士转到香港,他们深入社区服务贫苦大众, 其中两位已故神父,明鑑理神父便到贫民区服务;而梁作禄神父早年亦扶助信徒团体成长,包括服务圣母军、工青会和普世博爱运动等。
柯神父指第二个方式是通过教育及培育,早于开教初期,宗座监牧高主教重视公教教育并推动学校发展;宗座代牧师多敏主教是香港大学早期的校董会成员;颜思回神父推动出版工作,成立公教真理学会及公教报。
至于第三个方式是从事社会及爱德服务,柯神父指明爱前总裁力理得神父使爱德工作趋成熟;达碑立神父开展智障人士牧民工作,可惜他英年早逝,同会方叔华神父延续这服务。
此外,柯神父亦列举该会在港的三个特别时刻,第一是监牧恩理觉主教于二次大战时期周旋于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保护不同国籍的传教士;第二是教区主教白英奇见证传教士从内地转到香港;第三是白英奇主教交棒给首位国籍主教徐诚斌,标志著宗座外方传教会神父把教区交给国籍圣职人员管理。柯神父亦谈及其他修会在香港的传教贡献。

夏其龙神父:提升历史感

夏其龙神父于活动尾声分享说,期望藉著这项工作提升信徒的历史感,醒觉到前人所承传的模范与智慧,从而反省当前的工作。当日他对本报说:「这份觉醒不只是增加知识,也是继承从前、装备视野与使命。」
他期望本地教会透过历史去觉察到本身的传承,藉此去弥补不足和追上时代需要。他又指社会愈来愈重视集体记忆,教会团体可加强相关培育。
中心研究助理张小兰会上指出,中心将推出几位传教士的口述历史研究内容,带出他们适应本地文化的经验,内容呼应十月「特殊传教月」及本笃十五世《夫至大》宗座牧函一百周年的信息。
谈到堂区保存历史的重要, 参加讲座的圣安德肋堂信徒陈婉贞对本报说,堂区历史也是社区基层人士的历史,以调景岭为例,当中见证圣母圣心会对贫民的牧养,然而,堂区少有机会恆常整理这些传教经验,教会历史研究工作则有助保存这些社区纪录。(邓)

本文标题: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 举办二十世纪历史研究计划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